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灵异恐怖>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第409章 想填平沼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9章 想填平沼泽(1 / 2)

梁听白离开之后,沈淮立即叫来钱同知。

“此事你如何看待?”

钱同知很快明白,沈淮问的是梁家观摩技术一事。

他略作思考,“下官认为,此法可行。”

“说来听听!”

钱同知的理由是,“知府大人虽改良了织布机,新增了染色技法,但是老百姓一穷二白的,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能拿出来的东西不多。

像漂洗环节用到的淘米水、染色用到的烈酒,对老百姓而言,都有一定的压力。”

有的农户吃都吃不饱,用淘米水洗布,不太现实。

淘米水太少,达不到效果。

多了,用不起。

烈酒更不说用,价格偏贵。

普通的粗酒,最便宜的也要十文八文一斤。

老百姓根本舍不得用,或者是用不起。

这两个问题,沈淮之前就想到了。

改良普通织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织布效率,改善质量;普及扎染技术,目的是让老百姓有余力的情况下,能增加一点收入。

淘米水漂洗、加酒固色环节,可以省略。

钱同知继续,“布商就不一样了,他们有家底,手下有手艺娴熟的织工,甚至还有自己的染坊,若是把方子卖给他们,更有价值优势。”

布商的生产规模大,商品在市上流通更广。

投入新技术产出的精美布料,更能起到示范作用。

“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容本官在斟酌思考。”

钱同知见沈淮抬手示意,手一拱,便退了出去。

沈淮继续思考问题。

新技术当然要卖,不然募捐的银钱用完了,府库便无力补贴各大县学,也没钱修缮加固其他堤坝,届时,造成的影响不容估量。

开弓没有回头箭。

既然已经开始了,就没有退缩的余地。

但是要怎么操作,得好好琢磨琢磨。

当然,沈淮想做的,不止这一项。

临川县接壤沂水郡的那片沼泽,他也想填平,开出一条路,连通两郡。

想致富,先修路。

郡内大多山路,即便是官道,也不太平坦好走。

青阳想持续发展,必须修路。

眼下只修筑了白月堤,贝壳坝还未开始动工,开荒一事,进展缓慢,种的桐油树还没有长成,又要推行扎染之法……

一大堆事情都等着他决策。

“来人!”

“大人!”

谢不二从外面进来。

“织娘学得如何了?”沈淮问。

谢不二回道,“请来的织娘,都是熟手,悟性不错,学了两三次便能领悟要点,目前已经学得差不多了。”

“通知福山县,派几个人过来学习,另外,与织娘签订一份契约,不得私自外传技法,违者,杖责一百,罚银千两。”

谢不二立即绷直背脊,“小的这就去办。”

道不轻传,艺不贱卖。

织娘们都懂这个道理,所以收到谢不二的通知后,很快就签了保密契书。

家人只知道她们来学织布染布,具体事情,并不知晓。

福山县令接到府衙的通知,没敢耽搁,立即派两名工匠和四名织娘过来学习。

沈淮写的汇报文书,已经送到巡抚衙门。

刘大人看到文书,开始逼叨,“大人,青阳郡又有新动作了。”

“何事?”蔡巡抚头也没抬。

“修筑下游堤坝,扶持福山县的山蚕发展,填平临川县的沼泽地,开一条通往沂水郡的路。”刘大人一边看文书,一边说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