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巡抚蹙眉,“这工程量不小,他哪来的银钱?”
“八成又是募捐所得。”
蔡巡抚觉得不可能,“青阳的情况,你比本巡抚清楚,就算把那些富商薅个遍,也不可能把临川县的沼泽填平了。”
那个沼泽,他亲自去看过。
几任知县都往里头填土填石,压根无法填平。
那片沼泽,丢什么吃什么,像个无底洞,根本填不平。
“年轻人嘛,难免年轻气盛,觉得自己有能力改变一切,既然他觉得沼泽能填平,那就让他折腾好了。”
刘大人眼底划过一抹幽光,“大人,省府空虚,我们怕是无力支持。”
成了,是省府治下有方。
不成,就是沈淮一意孤行。
蔡巡抚没表态,但也没回应刘大人。
沈淮见省府又是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很想竖起中指。
呵呵!
成了,你们分享功劳。
不成,就是我沈淮的锅。
这双标的劲儿,连渣男都甘拜下风!
钱同知也被省府的态度搞沉默了。
“蔡巡抚在巡抚衙门多少年了?”沈淮问。
钱同知想了想,“已有十年。”
地方官员的留任地点,并非一成不变。
知县三年到九年不等。
知府一般六年。
巡抚少则三年,多则长达十二年。
迄今为止,大夏的巡抚很少在一个地方超过十二年。
不出意外,蔡巡抚很快就要调动。
他这种不反对也不支持的态度,本质就是保全自身,规避责任。
成,他沾功。
不成,对他也没多大影响。
因为没动省库的钱,也没对底层百姓捐苛杂税,只是薅富商的羊毛,朝廷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毕竟募捐是正规渠道。
那些商人,也没有破产。
募捐所得,均用到实处,花费多少都是公开可查的。
想抓也没把柄。
“月底跟本官去一趟临川县。”
既然想在那边开一条路,还是尽早去勘察情况为好。
出发前,沈淮叫人通知梁家主。
本以为没戏的梁家主,接到通知的时候,高兴得不行。
觉得那三千两捐得好捐得妙。
梁听白也不再是逆子,而是福星。
父子二按照约定来到官署。
是谢不二亲自接待的他们。
还未正式观摩前,谢不二按照沈淮的叮嘱,对梁家父子说道,“二位可先看成品,觉得满意再谈价格,价格谈妥才能观看完整的流程。
熟悉流程之后,再安排学习事宜。”
梁家主拱手,“请大人安排。”
谢不二带他们到成品区。
里面的样品,多达二十几种,有提花机织出品质上乘的柞丝绸,也有改良织机织出来的夏布和麻布,每件样品都经过扎染,花样耳目一新,不带重样。
梁家主看到布样,二话不说,直接拉着谢不二谈价。
【作品已经九十万字啦,更到月底差不多百万,想征集一个新书名,现在的书名,劝退很多人,所以编辑叫我重新想一个,百万字的时候可以更换。
大家要是有好灵感,动动发财的小手,留个脚印】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