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灵异恐怖>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第413章 风气很重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3章 风气很重要(1 / 2)

沈淮从县学回来,揉了揉发胀的脑壳。

“钱大人如何看待今日之事?”

“知府大人莫要生气,递杯雾茶过去,“等沼泽的路修好了,大家的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

到时,即便没人驱使他们,他们自己也会支棱起来。”

说到底,还是穷闹的。

县学的夫子们,哪个不是十年寒窗?

科举的目的,不外乎功名利禄。

他们无缘进士,在县学谋生,日复一日的教着那些四书五经,领着微薄的月俸,看着一眼就望尽的前途,还有参差不齐的学子,日渐失去斗志。

剩下的,便是当一天夫子教一天课。

没有信念和目标。

“是没调整过来,还是压根就没调整,钱大人比本官清楚。”沈淮语气很冷,“当初召集各县教谕议事时,临川教谕的声音是最响亮的。

可事实呢?”

钱同知沉默了。

议事积极,背地里却啥也不干。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换做谁都忍不了。

“在其位,谋其事,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这条路,就要对得起肩上的责任。”沈淮肃着脸,“嫌弃月俸微薄,嫌弃县学环境简陋,可以辞了不干。

县学的条件就摆在那,没人藏着掖着。

他们也不是第一天知道。

领了月俸不干活,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美事?”

钱同知很想说:大人息怒。

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候说话,只会火上浇油。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不管是何缘由,县学这次是真的过了。

教谕和夫子都没有尽到责任。

接着,又听沈淮说道,“成绩提不上去,本官尚可理解,但把纪律管成这样,本官很怀疑教谕的统管能力。”

钱同知眉眼一跳。

接着又听沈淮继续道,“风气很重要,一旦歪了,想要掰正,就要付出成倍的心血和力气。

穷,不是借口。

知道穷,就应该努力向上,而不是放任自我。

整天什么也不做,还什么都想要。

人没本事,想的还挺多。”

“立即将今日之事,写成函件,递给行省学政。”沈淮下达命令,“给他们一个月时间整改,若县学还是毫无变化,哪里凉快就让他们呆哪里。

县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养闲人的地方。”

“是!”

钱同知为教谕默哀了一下。

函件写好,立即送到驿站通道。

于此同时,拟定了一份文件送达县学,责令教谕进行整改,要求其加强对生员的管理,整顿学风和纪律。

一时间,县学气压低迷。

教谕和夫子人人自危。

教谕担心学政训斥、弹劾甚至被革职;其他夫子担心饭碗不保。

别看他们,平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真的来事了,他们比谁都慌。

于是,一个个硬着头皮,开始严抓纪律。

迟到的学生,罚跑三圈。

看话本的,通报批评;课堂聊天的,罚站。

屡教不改者,暂停学业,回家思过。

几套组合下来,不管是夫子还是学子,都苦不堪言。

沈淮不管过程,他只要结果。

沼泽这边。

沼泽这边。

经过三天的探查,中心线的最佳长度和深度已经测出来。

“大人,结果出来了。”李文书指着绘图上的红线,“这个位置有一百零七丈远,深度普遍在半丈左右。

原来的位置有九十二丈,最深处有八尺(设定一尺三十厘米,十尺一丈)。

按照大人填石夯筑的办法,施工起来难度颇大。

后面这个位置,虽长度拉远,但是深度比原来的降了大半,施工起来也容易得多。”

沈淮看了其他数据。

对比下来,这条路线是最优的。

“上游靠近溪流的数据呢?”

“这里。”李文书翻开记录本,“大人,此处植被丰富,探测杆屡次受阻,只能测出个大概,最深处有六尺左右。

但卑职觉得,深度可能有七尺以上,或者更深。”

沈淮,“等林县令截流了,才能清理。”

再看看下游。

最高深度只有四尺,却因位置不对,不纳入考虑范围。

“这一带耕田情况如何?”沈淮指着下游沼泽外围的耕地问道。

耕田所处位置,地势比沼泽高。

“大人,这一片多为旱田,只有靠水源的人家,才会挑水种稻,其他人多种粟米和蔬菜。”

沈淮的视线,回到最优路线上了。

“钱大人更好看哪条路线?”

“下官附议李文书的提议。”钱同知的理由是,“府库资金不丰,此处更省钱。”

“林县令呢?”

林县令拱手,“下官也附议李文书和钱大人的提议。”

“既然要修,那便修好的,而不是豆腐渣工程。”沈淮点了点图上的路线,随后拿笔写下材料清单交给林县令,“按照上面的准备即可,年底本官再来一趟,要是上游截流排水做得好,明年便可动工。”

“知府大人放心,下官定会好好准备。”

沼泽探测工作,到此结束。

沈淮和钱同知等人,策马回了青阳郡。

“终于走了。”

教谕知道沈淮走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他以为,不用那么严了。

结果被告知:县令不定时检查。

教谕:“……”

沈淮一路风尘仆仆,刚进门就听到妻子开怀的笑声。

“夫君回来啦。”

看到沈淮,谢知微立即迎了上来。

沈淮怕她摔着,连忙把人抱住,“夫人在聊什么,这么开心。”

“母亲给她未出世的外孙\/女准备了虎头鞋和虎头帽,还给妾身捎了很多护肤香膏。”

沈淮的视线在屋内扫了一圈,“虎头鞋和虎头帽在哪,给为父也瞧瞧。”

“妾身方才收起来了,夫君稍等。”

谢知微转身进了里屋,从箱笼中拿出。

“夫君瞧,是不是很好看?”

虎头鞋帽以红色为主,以浅黄和淡绿和黑色为辅助,颜色看起来丰富喜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