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独特的情感记忆与文化密码。树科在诗中大量运用粤语词汇,如 “呢度”“企”“踎”“瞓” 等,使诗歌充满浓郁的岭南气息。这种语言选择并非简单的地域标识,而是对标准化语言霸权的一种反抗。正如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所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粤语的使用赋予诗歌鲜活的生命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粤语文化的语境之中。
粤语的语音语调也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音乐性。粤语九声六调的丰富变化,使得诗歌在朗读时呈现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例如 “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流似水,塞过商场” 等语句,通过粤语的发音,强化了诗歌的韵律美,同时也与诗歌中所描绘的嘈杂、拥挤的场景形成呼应。方言的运用,让诗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符号,而是贴近生活、充满烟火气的语言表达。
然而,方言写作也面临着传播与理解的困境。对于非粤语地区的读者来说,部分词汇可能造成理解障碍。但这种 “陌生化” 效果,恰恰是诗歌魅力的一部分。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 “陌生化” 理论,诗歌通过打破读者的语言习惯,迫使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去感知和理解文本。在这首诗中,粤语的使用不仅没有阻碍诗歌的表达,反而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让读者在破解语言密码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内涵。
二、意象的叠合与意义的增殖
诗中 “商场”“迷宫”“公交车站”“天堂前站” 等意象的并置与转换,构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意象群。这些意象并非简单的场景描述,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社会隐喻。“商场” 代表着消费社会的物欲横流,人们在其中追逐物质利益,形成整齐划一的购物队伍;“迷宫” 则象征着医院场景的复杂与混乱,人们在其中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从;“公交车站” 是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人们在此短暂停留,等待下一段旅程;而 “天堂前站” 则将医院与生死联系起来,赋予场景一种宗教般的神圣与悲壮。
这些意象的叠合与转换,打破了传统诗歌意象单一指向的局限,使诗歌的意义呈现出开放性和多义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同置身于一个充满谜题的迷宫,需要不断解读和思考才能接近诗歌的内核。例如,“门诊大厅,队伍齐整,纪律严明 \/ 同个阵排队购物嘅,别无二致”,通过将医院排队与商场购物进行类比,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行为模式的同质化,无论是追求健康还是物质享受,都陷入了一种机械的秩序之中。
意象的转换还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解构与重构。从 “商场” 到 “迷宫”,再到 “公交车站”“天堂前站”,意象的内涵不断深化,诗歌的主题也从对现实场景的描述,逐渐转向对生命、死亡、社会等宏大命题的思考。这种意象的动态变化,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叙事性,仿佛一部微型的社会纪录片,记录下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态。
三、情感的悖论与人性的观照
诗中 “我迷惘呢度嘅千姿百态”“我听咗,想笑,嘟想哭” 等语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悖论源于医院场景中人性的矛盾与挣扎。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空间,既是生命诞生的起点,也是生命消逝的终点,充满了希望与绝望、欢乐与悲伤的交织。
在门诊大厅中,人们的姿态各异:“企嘅,坐嘅,踎嘅,瞓嘅…… 笑嘅,叫嘅,闹嘅,哭嘅……” 这些看似简单的描写,却勾勒出一幅人性的众生相。有人为疾病的痊愈而欢笑,有人为亲人的离世而哭泣,有人因漫长的等待而烦躁,有人因病痛的折磨而沉默。诗人在这种千姿百态中感受到了迷惘,因为他无法用单一的情感去回应这复杂的现实。
“别挤我,这里是公共场所!”“对!这里是公交车站:天堂前站!” 这两句对话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前一句是对公共秩序的维护,后一句则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将医院与天堂联系起来。这种幽默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无奈与悲哀,让人在想笑的同时,又不禁感到心酸。诗人通过这种情感的悖论,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生死时的复杂心态,以及在公共空间中个体的孤独与无奈。
四、诗歌的现实指向与人文关怀
《商场?迷宫?天堂嘅公交车站?》不仅仅是一首描绘医院场景的诗歌,更是对现代社会的一次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医院场景的描写,揭示了消费社会中人们行为模式的同质化、公共空间的拥挤与混乱,以及面对生死时的迷茫与无助。这些问题并非医院所特有,而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诗人以医院为切入点,将其作为观察社会的窗口,展现出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医院作为一个高度浓缩的社会空间,集中反映了社会的种种问题:医疗资源的紧张、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等。诗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呈现,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呼吁人们关注生命、关注他人,重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同时,诗歌也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尽管诗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但字里行间仍流露出对人性的尊重与理解。诗人没有简单地对现实进行否定,而是试图通过诗歌的方式,寻找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人性的救赎。在 “天堂前站” 的隐喻中,我们看到了对生命终极归宿的思考,以及对超越现实困境的渴望。
五、结语:诗歌的可能性与启示
树科的《商场?迷宫?天堂嘅公交车站?》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丰富的意象构建、复杂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现实指向,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首诗证明,方言写作不仅可以承载地域文化特色,还能成为表达深刻思想的有力工具;意象的叠合与转换可以打破诗歌意义的单一性,赋予诗歌更广阔的阐释空间;情感的悖论与现实的观照可以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在诗歌日益边缘化的今天,这样的作品提醒我们,诗歌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对生活的反思、对人性的探索、对社会的批判。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树科的这首粤语诗,或许能为当代诗人提供一些启示,让我们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和人文价值的作品。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