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看着街上往来的百姓,衣着虽不奢华却干净整齐,买东西时与商贩讨价还价,气氛热闹却不混乱,不由点头:“看来你们把老城的商贸管得不错。”
“都是百姓配合!”周显笑着摆手,“下官没搞过强管,只是定了‘明码标价’、‘公平称重’的规矩,又让商会监督,百姓觉得公道,自然愿意遵守。”
穿过老城,眼前的景象渐渐变了——不再是热闹的商铺,而是一座座冒着黑烟的作坊:左边是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门口堆着刚打好的船用铁锚、犁铧;右边是造船厂,几艘半完工的沙船停在船坞里,工匠们正忙着安装甲板;远处还有木器坊、绳索铺,都是为水师和商船服务的作坊。
“这就是新城工业区了。”周显指着作坊群,“下官到任后,觉得老城商铺多,作坊占地广、噪音大,便奏请朝廷划了这块地,把铁匠铺、造船厂都迁到这里,既不扰百姓,也方便集中管理。”
他指着最大的一座铁匠铺,“那是‘津铁坊’,能打造水师需要的火炮零件,只是一直缺好铁,造出来的零件精度总差些——若是盐铁改制能解决铁料问题,这津铁坊的产能还能再提一倍。”
朱高炽走到津铁坊门口,看着工匠们用简陋的熔炉炼铁,铁水颜色发暗,显然是铁料纯度不够。
他转头对朱雄英道:“雄英,你看,这就是咱们要改盐铁的原因——若铁料一直这么差,水师的船、军队的炮,都难有保障。”
朱雄英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造船厂:“等有了好铁,这造船厂就能造更大的船,北洋水师远征美洲,也能多几分底气。”
周显在一旁补充道:“殿下说得是!新城的作坊,大多跟水师、海贸相关——津铁坊供铁器,造船厂供船只,绳索铺供船用缆绳,若是盐铁能跟上,这些作坊能撑起大明北疆的工业根基。”
他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到时候,天津不仅是商贸中心,还能成为大明的‘造船重镇’、‘铁器重镇’,那才是真的为大明助力。”
夕阳渐渐西沉,余晖洒在新城的作坊群上,给铁锚、船板镀上了一层金色。朱高炽看着眼前忙碌的工匠、整齐的作坊,又想起老城热闹的商铺、码头繁忙的船只,心里对盐铁改制的决心愈发坚定——天津有如此好的商贸、工业基础,只要解决了盐铁的问题,定能成为大明开拓海外的“桥头堡”。
“周大人,”朱高炽停下脚步,语气郑重,“接下来盐铁改制,还要靠你熟悉商务的本事,帮我们理清私盐、私铁的流通渠道。”
周显挺直脊背,眼神坚定:“殿下放心!下官虽不专管盐铁,但知道盐铁是商贸的根基——盐铁乱,民生乱;盐铁清,则商务兴。只要能为大明除弊,下官定当全力配合,哪怕要查遍天津的商铺、货栈,也绝不退缩!”
朱雄英拍了拍周显的肩膀:“有周大人这话,我们就放心了。接下来,咱们先回驿馆,把盐铁改制的章程好好议一议。”
周显应下,转身在前边带路。
朱高炽和朱雄英并肩走在后面,看着新城的作坊、老城的炊烟,心里都清楚——天津的盐铁改制,不仅是为了水师的远征,更是为了让这座新兴的府城,真正成为大明北疆的“支柱”。
而周显这样的干吏,就是撑起这根支柱的重要力量。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