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不知道的是,生铁熔点本就比纯铁低,当碳与氧气持续结合、生铁水中的碳含量逐渐降低时,铁水的熔点也在随之提高,质地也从脆硬慢慢向坚韧转变。
在场的老匠人隐约明白其中关联——钢铁产品中,碳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性能:碳含量越低,钢铁越柔软,适合打造锄头、犁铧这类需要弯折却不易断的农用工具;碳含量越高,钢铁则越脆硬,虽锋利却易折,需在“韧”与“硬”之间找到平衡。
像刀剑、盔甲这类既要硬度能抵御冲击,又要韧性能承受弯折的兵器,就必须用碳含量适中的高碳钢,而以往要得到这样的钢,需经过反复锻打,耗时耗力。
那么,这一系列从未试过的流程下来,真能炼出合格的钢吗?
在场众人心里都打着鼓,连周显都往前凑了几步,目光紧紧盯着炒铁炉的方向。
不用怀疑,因为李铁匠已经给出了答案。
他站在炒铁炉旁,双眼紧盯着炉内铁水的变化,待铁水从亮红转为暗红、表面泛起一层薄壳时,立刻拿起长嘴钳,稳稳地从炒铁炉中夹起一个拳头大小的通红铁团儿。
铁团儿刚离开炉口,便散发出刺眼的红光,李铁匠快步走到锻锤旁,将铁团儿放在砧台上,对着负责操控锻锤的工匠点头:“打!”
锻锤落下,“哐当”一声巨响,铁团儿被砸得扁了几分,表面的氧化铁皮簌簌脱落。
李铁匠却没停,依旧指挥着锻锤反复敲打,还时不时用长嘴钳翻动铁团儿,将表面的铁屑一一敲落。
这一幕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连朱高炽都往前走了几步,想看清铁团儿的变化。
随着锻锤的每一次敲击,火星四溅,却再也没在铁团儿表面留下凹陷痕迹——以往用旧炉炒出的铁,敲上十几下就会出现裂纹,可这块铁,任凭锻锤反复捶打,依旧保持着完整的形状,甚至在锤击下愈发光亮。
待铁团儿冷却几分,李铁匠拿起它,用手指弹了弹,发出“当当”的清脆声响,再试着掰了掰,铁团儿微微弯曲却没有断裂——这块铁又韧又硬,堪称是极品!
很显然,这是一块上等的好钢!
不是只能做农具的软铁,也不是一折就断的脆铁,而是足以锻造宝剑、打造盔甲的高碳钢!
李铁匠举起这块钢,声音因激动而沙哑:“是精钢!真正的精钢啊!”
四周一片哗然!原本还在小声议论的人群,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惊呼:
“我的老天爷啊!这竟然是精钢!”
“你们看见了吗?看见了吗!锻锤砸上去都没痕迹啊!”
“这第一炉就炒出精钢了啊!以前咱们炼十炉都未必能出一炉好钢!”
这是什么神迹啊!
数千匠人全都陷入了震撼之中,有人忍不住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有人激动得手舞足蹈,甚至当场跪倒在地,对着高炉磕头;还有年轻匠人冲上前,围着李铁匠手里的精钢,恨不得凑上去摸一摸——他们这辈子都在跟铁打交道,却从未见过如此优质的精钢,更没想过,只用半天时间,靠一座高炉、一座炒铁炉,就能炼出这样的宝贝!
周显拿着一块刚敲下来的钢屑,反复查看,手指能感受到钢屑的坚硬与光滑,心里彻底服了——之前朝臣们还质疑朱高炽“浪费国库”,可现在,光是这一炉精钢,就足以抵得上旧炉半个月的产出,更别说这钢的质量远超以往。
照这个速度,大明水师的火炮、边军的盔甲,很快就能用上最优质的钢材,朝廷花的钱,何止是“值了”,简直是赚翻了!
常茂和康铎更是激动得拍起了手——他们太清楚好钢的重要性了!
以前军中的兵器,用不了多久就会生锈、卷刃,火炮更是容易炸膛,可要是用这种精钢打造兵器,士兵们上了战场,就能多一分胜算!
朱高炽看着陷入狂喜的人群,脸上露出了笑容。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