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阳连忙道:
“肯定不藏私,就是一点认识。”
陈澈洗耳恭听道:
“姐夫你说。”
徐阳当下摊开手掌,说道:
“我是觉得第一是算力,训练需要大量GPU集群,持续投入巨大,杭城那边虽然有阿里云,但自建或租赁的成本都是天文数字,真要自己做成本是大问题,第二是数据上的,想要搞那种大模型平台需要高质量、海量、多样化的数据,特别是中文数据,数据的清洗、标注、合规性都是大问题,算法上Trasforr是基础,但如何优化架构、提升训练效率、降低推理成本?如何解决模型幻觉偏见和安全问题?这些都需要顶尖的算法团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成功与否还是要找到能赚钱的场景,是提供API服务?赋能特定行业?还是做成产品?现在大家都在摸索,不知要多久。”
期间,徐阳声情并茂。
他是一个老实人,平常话不多,只有涉及到他熟悉的专业才显得侃侃而谈。
陈澈认真听着,不时点头道:
“姐夫分析得很透彻啊,其实最大的痛点就是投资的价值所在嘛,算力问题,随着芯片发展和云服务成熟,成本曲线肯定是下降的,数据需要长期积累和有策略地获取,说到底,算法和人才,这正是我投资最看重的——有没有核心的、能攻坚的团队。
徐阳点点头。
陈澈在这时笑了笑又道:
“至于落地...我相信,当模型足够强大时应用场景会自己涌现出来,甚至创造出我们现在想不到的需求,关键在于先把这个“大脑”练好、练强,杭城有阿里达摩院这样的机构在引领,还有浙大等高校的人才基础,大环境方面我觉得土壤是有的。”
徐阳点头道:
“嗯,达摩院确实在NLP和视觉方面很强,他们肯定也在布局大模型,高校实验室也有一些前沿研究,不过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工程化落地,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和商业化的魄力。”
说到这里,徐阳看向陈澈,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猜想,最后迟疑又问道:
“所以你是想找那些已经有一定技术积累,敢于挑战这个大方向的初创团队?”
陈澈喝了一口汤道:
“没错,最好是那种如今有清晰技术路线图,核心团队背景过硬,比如有GoogleBrai,FAIR,或者国内顶尖实验室经验的,并且对模型的理解超越简单应用的团队,他们可能现在还在早期,模型规模不大,但方向明确,有潜力,姐夫你在杭城圈子里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苗子?”
陈澈早就去寻找这样的团队了,只是他上一世不知道那些成功的团队如今在干嘛,只知道未来杭城的环境很不错。
这方面,唐智贤已经在准备了,只是时至今日都没有给陈澈准确答复。
如今他面对徐阳,当然没有提NSC已经开始准备,只是当做一次闲聊的探底,如果有机会,他自然想对方帮自己。
至于让徐阳帮忙找人,陈澈对此没有抱太大希望,他之所以还要这么说,主要是把关系拉近,毕竟这不是纯商业饭局。
另外,就是陈澈碰运气,以及想看看徐阳对这件事的态度和上心程度。
截止目前聊的这些,其实陈澈已经非常惊喜了,他还真不知道对方对此有所了解,或许以后真能成为他的助力呢。
徐阳确实不适合去乐旗文化和环客,要是真能在这方面帮他,是再好不过了。
场间,徐阳陷入沉思,他回忆着自己这方面认识的人,轻声道:
“我倒是知道几个从大厂出来、背景不错的工程师,但具体方向是不是纯大模型,我还得再打听打听,回头我问问,不过你要是真想搞,杭城倒是也真不错。”
陈澈正准备说话,郭景林却把酒杯递了过来,带着一丝催促和幽怨道:
“来来来,喝一杯。”
陈澈和徐阳抬头看去,原来是陈天宏和郭启东带头,大家一起干杯。
两人对视一眼,倒是暂停话题,陈澈更是十分轻松的和二人一一碰杯道:
“来,喝一个。”
徐阳不怎么喝酒,但还是喝了好大一口酒,喝完便示意陈澈二人先吃菜。
餐厅里闹哄哄的,因为这餐桌够大,基本上也是一小波人各聊各的。
郭景林喝了一杯,看向陈澈和徐阳时眼睛里带着幽怨,放下酒杯道:
“你们俩刚才在聊什么呢?”
陈澈摊手道:
“就是你听到的这些啊。”
郭景林追问道:
“你什么时候懂这些东西了?”
陈澈轻轻敲了敲桌面笑道:
“让你平常多学习,你不听,以后什么新兴产业都得了解啊你。”
正在这时徐阳笑出了声,在陈澈二人看过来之际,带着调侃道:
“新新这些东西,估计不是在学校里面学的吧,我跟新新聊天总有一种对方工作了好多年的错觉,这一点算是天赋吧。”
郭景林十分认可道:
“对,你小子就是天赋比我好。”
陈澈哈哈笑道:
“不止呢,我还比你努力。”
郭景林闻言故意脸黑道:
“我就知道你肯定背着我努力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