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世界,太需要这样的连接和共识了。”
林枫接话道。
“说得太好了,祝愿您今晚能有所收获,无论是否获奖,您的贡献都已被世界铭记。”
菲兹杰含笑致谢,缓步进入会场。
紧接着,一位身着色彩斑斓传统服饰、气质卓绝的热州女性走上红毯,她是着名作家阿玛里。
“阿玛里女士!您的作品深刻刻画了文化变迁中的个体命运,感动了全球无数读者。”
苏晴热情地迎了过去。
阿玛里露出温和而有力的笑容,用带着口音但清晰的约语道。
“谢谢,文学是记录,是反思,更是沟通的桥梁。”
“我很荣幸能来到这个以‘昆仑’为名的奖项,它让我感受到一种对多样文明的尊重和拥抱。”
“我的故事源于热州,但我相信其中蕴含的人性挣扎和希望,是世界共通的。”
林枫问道。
“那您认为这样的奖项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阿玛里沉思片刻,认真地说道。
“意味着我们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包容、更宏观的视角去定义‘伟大’和‘价值’。”
“它不仅关注西方的成就,也关注东方的智慧,关注南半球的声音,这是一种文明的交响,而非独奏。”
她的比喻赢得了现场一阵掌声。
随后,一个个星光熠熠和名不见传的名字接连出现,他们中有开创性的互联网、物理、化学方面的,也有用镜头记录濒危文化的纪录片大师、在战乱地区坚持救死扶伤的无国界医生组织代表…
红毯之上,俨然一幅流动的世界英才画卷,他们的对话或激动,或沉稳,或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但都共同表达了对“昆仑奖”理念的认可和期待。
媒体区的闪光灯几乎未曾停歇,快门声如同密集的雨点,来自的记者一边拍照一边对身边的BC同行感叹道。
“那位神秘的胡先生不简单啊,这不仅仅是颁奖礼,更像是一次全球精英的文明论坛。”
BC记者点头附和道。
“确实,而且选址在这里,意义非凡,你看这些获奖提名人。”
“他们覆盖领域之广,文化背景之多元,超越了任何单一国家设立的奖项,那位胡先生或许在尝试构建一种新的话语体系。”
晚上五点五十分左右,红毯氛围达到一个小高潮。
一辆黑色的豪华轿车悄然停在红毯起点,车门打开,关键、刘川、孟庆、方响等胡力核心团队的成员相继下车。
他们均身着定制礼服,气质卓然,立刻吸引了所有媒体的焦点。
“是九州传媒集团的决策层,刘先生和关先生,哇呀呀,还有九州学院的理事孟先生和方先生,他们居然一起过来了。”
记者们更加兴奋了。
孟庆作为代表,微笑着走向采访区,关键等人则稍后一步,低调地向媒体和人群致意。
“孟先生,您好!作为九州学院的理事长和胡先生的左膀右臂,您对首届昆仑奖有何期待?”
林枫将话筒递过去。
孟庆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从容且自豪的笑容。
“谢谢主持人,首先,我代表九州学院以及胡先生,欢迎所有远道而来的尊贵嘉宾。”
“举办昆仑奖,并非为了攀比或者竞争,而是源自胡先生一个朴素的愿望。”
“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那些真正为了人类共同进步而默默耕耘的杰出者走向台前,获得他们应得的荣誉。”
“我们期待,昆仑奖能成为一盏明灯,照亮不同文明、不同领域间合作和对话的道路,激发更多面向未来的创新和思考。”
他的话语沉稳有力,赢得了阵阵掌声。
关键等人在一旁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与此同时,胡力本人并未出现在红毯上,他已经通过特殊通道,提前抵达了“文明堂”综合馆,位于二楼正中央、视野极佳包厢内。
这是一个半开放的空间,铺设着厚厚的地毯,摆放着舒适的单人沙发和小茶几。
前面是单向玻璃,可以清晰俯瞰整个舞台和观众席,但台下很难看清包厢内部。
胡力脱下外套,随意地搭在沙发扶手上,只穿着一件剪裁合体的深色休闲衫。
他走到玻璃幕墙前,双手插在裤袋里,静静地注视着楼下工作人员进行最后的调试,观众们开始有序入场。
胡力的表情平静,眼神深邃,仿佛一位即将检阅自己构思已久的宏伟蓝图的建筑师。
布局这么久,今晚终于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