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历史军事>人生加载恋爱模拟器后> 第128章 128 他还是个孩子 如果尹老师对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 128 他还是个孩子 如果尹老师对我……(1 / 2)

第128章 128 他还是个孩子 如果尹老师对我……

就科研来说, 任何人投身一场研究,从来不是因为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

连景重生前经历过太多次失败。

所以他更能接受在没有[恋爱模拟器]帮助下的每一次失败。

他将全部的心神投入到芯片的计算和学习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 不知道是不是看了太多英国文献的缘故,他迟迟没有动作的英语属性在这个时候突破了B。

这算是近些日子来难得的好消息。

除此之外, 连景有的时候还会在食堂里听到闻沂的《赌气》, 这让他有了真真切切的实感。

闻沂好像真的爆火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原先认识的朋友成为了大名鼎鼎的明星一般。

连景只是在心中感叹了一番后,便将所有心神都放在了芯片上。

他的算法其实推进得很顺利, 在数学属性提升到A点之后,他头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如鱼得水。然而当他将算法放到目前14n制程芯片的模型上时,他依旧无法得到他理想中的数值。

如果不是算法出现了问题, 那么很大原因就是面前的芯片模型布局无法支撑他的算法, 从而导致实验数据有所偏差。

这让连景将目光落在面前的芯片模型上。

他曾在王陆、方逾棋休息时,将芯片布局调整成他曾经同“朴钟海”共脑时看到的布局时,却发现芯片内存访问效率向上提升, 到达了20%,也就是他所预估的最低的数值,但依旧达不到他所认为的40%。

这让连景不禁有些怀疑, H国的14n芯片真的是14n吗?

或者说朴钟海脑海里的芯片布局并不是最后的成品?

他将这个疑惑放在心里,又将重点落在了芯片模型的布局上。如果H国的芯片布局不行的话, 那么他就得考虑重新优化的事情。

更何况, 他目前还有一条主线任务:[完成一场跨学科的研究并发表一篇论文]。

看着[恋爱模拟器]里一直没有完成的任务, 连景苦笑了一声,想来没有芯片更跨学科的研究了!这里面可不仅有物理、数学,还有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门学科,改良芯片布局对他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好在他当时选择芯片作为研究方向,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奖励叫做[物理半导体方向灵感buff]。

接下来的时间,王陆发现连景的重心产生了偏移。

如果说先前连景的工作内容和重点还在算法上时,那么现在连景则开始翻阅起了《微电子制造原理和科学技术》。这让王陆不可置信地睁大了眼睛。

连景竟然这么卷吗?

什么时候他们的算法同微电子学有所关联了?

但王陆对连景有十足的信心,他没有去问连景,反而低头开始改良起了目前的计算算法模块。

王陆现在的任务是提升芯片的计算速度。

按照道理来说,这对他并不难,毕竟他是专业的。但是很快,王陆便感觉到头疼。

因为他发现他是专业的,华制四海实验室的人员更是专业的。目前的他只能通过并行计算架构进行优化,但这样一来理论算力虽然会翻倍,但是指令调度复杂性会激增。

估计这也是为什么华制四海实验室没有进行并行计算架构的原因。

王陆调出了性能分析工具,上面的指令流水线已经高达92%,这样一来任何调整都会降低芯片的运行效率。

在看到性能分析工具上一排排的警告指令,王陆有些头疼。就在这个时候,原本还在看着微电子学资料地的连景滑动着自己的椅子凑了上来。

“快,回退路径。”连景被王陆这边的动静吸引了过来,在看到王陆电脑上面的提示后立刻说道。

王陆按照连景所说的内容立刻操作起来,性能分析工具上面的曲线立刻变得平滑起来。

“我本来是想提升计算速度的,但现在看来,我得在精度和速度之间寻找平衡。”

这对他来说着实有些困难。

连景眨了眨眼睛,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朝着王陆说道:“试试看使用动态稀疏计算。”

“动态稀疏计算?”

王陆没有听过这种计算模式,他转头看向连景,眼中充满好奇。现在的计算优化,通常以静态稀疏结构和硬件并行加速作为核心,从来没有捕捉过动态数据。

而连景现在竟然说进行动态稀疏计算?

连景眨了眨眼睛,听到王陆语气中的疑问,他这才想起,目前动态稀疏计算还未完全成型。按照他重生前的发展,要在两年后,当静态稀疏计算满足不了市场要求后,才会根据数据的实时变化调整计算模式。

这个计算方式甚至在2020年才会逐步应用、发展。

现在的话……

“你试试看,在数据流中动态捕捉洗属性,这样一来,在计算过程中实时识别并利用数据稀疏性的优化技术,从而达到逃过冗余计算显著提升效率的作用。”

王陆听得大脑生疼,他有些怀疑,这是连景自己捣鼓出来的算法优化。

“就比如说这样……”

连景知道这个算法对王陆目前的知识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他将现在学习的内容思考复盘了一遍,还是觉得动态稀疏计算更符合当前的算法要求。

他开始当着王陆的面演示起来,例如设置动态阈值,将绝对值小于阈值的元素视为零,通过轻量级神经网络预测数据稀疏模式,提前生成掩码。

王陆逐渐明白了过来,他的眼睛越来越亮,看向连景的眼中满是信赖。

这样的计算优化能完全达到精度与效率的权衡。

“这样一来,过度稀疏化可能导致精度损失,但没有关系,根据数据分布动态调整阈值,对关键区域采用密集计算,这样一来,可以降低计算量,提升效能比。”

“对,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连景点了点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明白这个计算原理,王陆的天赋确实超乎他的想象。

连景这样想着,将目光落在了自己面前的《微电子制造原理和科学技术》上。

相比较数学与算法来说,还是微电子学的难度超乎他的想象!

这也太难了吧?

而连景没有注意到,在他收回视线的时候,王陆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崇拜。

这就是连景吗?

只需要随便一句话,就是新的计算方式。王陆甚至觉得,他完全没有必要跟着所谓的中级实验员学习。

毕竟那些中级实验员懂什么地叫做动态稀疏计算吗?

而此刻被王陆崇拜的连景盯着面前的资料发呆,他同郑成上了好几堂课,在[相对智商]的加持下,已经有了微电子学的相关基础。但是即便是这样,他在阅读微电子学的相关资料时,还是会觉得有些头疼。

难、真的难啊!

现在的他,特别想被扔进微电子学的班级里跟着那些学生稳步提升,这就像是老鼠扔进了米缸里,怎么样都会饱。

只是可惜,他现在在华制内部,根本就出不去。

不对!

连景突然想到了什么朝着王陆问道:“你知道我们这边有什么微电子学组成的小组吗?”

王陆想了想犹豫了片刻说道:“我记得是张正他们小组吧。只不过张正好像跟陈平他们的关系不错。”

“不错就对了,要是不好我才要想想呢。”

连景拿着手上的《微电子制造原理和科学技术》就去寻找张正他们的小组。在有[相对智商]的前提下,只要他跟他们相处在同一环境中,就能够提高自己微电子学的水平。

现在是午饭时间,连景在华制的食堂里找到了张正他们小组。他一边拿着教科书,一边挑选着饭菜。

等到挑完之后,他拿着餐盘堂而皇之地同张正小组坐在了一起。

“不介意我拼个桌吧?”

连景坐下的时候扫视了一眼张正小组的人员配置,他过目不忘,基本上待了几天之后,就能将人的样貌同他的姓名、履历对应起来。

张正果然同陈平关系不错,就连选人的标准也是一样的。至少,他们小组的成员基本上都是M国留学回来的。

在连景坐下后,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似乎在疑惑连景怎么坐过来了?

最后还是张正开口了,他皮笑肉不笑地看了连景手里的书籍一眼问道:“连大神,什么时候你也看起了微电子学啊?”

“怎么莫非是要发表几篇微电子学的论文?”

“说不定呢?到时候我微电子学的论文数量比张学长多的话,张学长不会怪我吧?”

连景回答得很茶。

至少在张正他们一行人看来,这回答让他们根本吃不下饭。

反观连景,他根本就没有在意张正他们的阴阳。

在他看来,与其在意他们的话,不如多看几页手里的教材,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物理和化学水平都同步向上涨了一点。

尤其是他本身的化学水平一般,在同张正他们这群人坐在一起学习后,他化学的进度条就增长得格外明显,看这样子,感觉过一会儿就能突破了。

微电子学果然不愧是物理和化学的交叉学科,竟恐怖如斯!

而另一边,张正他们吃饭都吃得如坐针毡,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连景没有说话,但就简简单单地坐在他们身边,他们就感觉自己食不下咽。

他们听到连景翻书的声音时,竟莫名地产生一种错觉,就好像连景将他刚刚翻看的内容都学会了!

这怎么可能?

《微电子制造原理和科学技术》是微电子学的核心教材,难度属于中等偏上,他们是大三、大四才学到这门课程的。如今,连景竟然能够毫无障碍地阅读下来,这怎么可能?

偏偏,连景阅读得挺快乐的。

如果说先前他看这本教材晦涩难懂,那么现在,在[相对智商]的帮助下,这本教材对他来说,就是基础型教材。这些知识点进入他们的大脑,就会自动建构知识框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