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武侠修真>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97章 高闯王濒临绝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7章 高闯王濒临绝境(1 / 2)

汉军渡过乌江天险,这就意味着贵州战事已经成功了大半。

贵州总兵许成名手底下只有七千明军,如今乌江的三千守军已经被全歼,打下贵阳城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与此同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一场决定明廷命运的大围剿也已接近尾声。

滁州城下那场大决战,几乎是打光了高迎祥和张献忠的老本。

跟随他们转战千里、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老营精锐折损了大半,数年积累的军势一朝尽丧。

侥幸突围后,元气大伤的闯献联军惊魂未定,只能狼狈地逃往凤阳。

起义军上下对与卢象升更是避之不及,再也不敢与其正面交手。

大难临头,起义军内部各自为战的分裂主义便再也压制不住。

关于下一步的去向问题,高迎祥和张献忠这两位曾经的盟友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中军大帐内,张献忠面色阴沉,指着南方侃侃而谈:

“闯王!”

“南面庐江、太湖,乃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官军主力刚刚经过滁州大战,虽然获小胜,但也需要时间休整补充,其追剿必然松懈。”

“依我看,我等当立即南下,由庐江、太湖等地快速突入湖广。”

“湖广一带地势复杂,山林密布,水网纵横,不利于关宁骑兵作战,正是我等周旋迂回的最佳去处。”

“只要能远离卢阎王兵锋,借地势与官军周旋,不出一年半载,我等必定可以重整旗鼓,再拉出一支精锐大军!”

“甚至,咱们还能从湖广一带入川,投奔四川的江瀚。”

张献忠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颇有些愤愤不平的味道,

“咱们在外面和官军打生打死,他江瀚倒好,一个劲儿的在四川招兵买马。”

“我甚至还听说,他姓江的已经称王,马上就要进兵贵州了!”

“要是能从四川借一支兵马,借些钱粮,咱们弟兄何愁不能东山再起?”

可高迎祥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他力主北上,态度十分坚决:

“八大王此言差矣!”

“你我兄弟都出自陕北旱地,麾下士卒也多为北军将士,不通水性。”

“到了湖广又无水师入川,岂不是自缚双手?”

“依我看,咱们应该从寿州北上,过颍上、霍山等地,再寻机渡河,重返山、陕两地,招兵买马。”

“只要回了陕西,那便是海阔天空。”

“延绥、宁夏、固原三边,吃不起饭的边军数不胜数,咱们何必跑到四川寄人篱下,看他人脸色?”

历史证明,高迎祥在战略性转移的大决策上,似乎从未做出过正确的选择。

之前被陈奇瑜堵在车厢峡是一次,而攻打滁州又是一次。

因为这两次前车之鉴,张献忠已经不敢再相信高迎祥的眼光了。

他之所以选择南下湖广,更多的是一种避实击虚的心理。

其南下的路线,刻意避开了明军重兵防守的中原地区,进而向明军控制相对薄弱、而且地形更为复杂的湖广地区转移。

那里水网密布,丘陵纵横,更易于大军隐蔽周旋,即便无法攻城略地,也能依靠劫掠村镇维持军需。

实在不行,他还能逆江而上,躲到四川避难。

这是一种典型的“生存优先”策略,不求一时一地的得失,只求保住有生力量,静待时机。

而反观高迎祥,他的北上决策则显得过于幼稚,缺乏远见。

他选择的路线,几乎是沿着黄淮平原的城镇走廊行进,一路上都有明军重兵把守。

这条路线看似直接,实则危机四伏。

他麾下这支败军,非常缺乏攻坚能力,根本无法攻克坚城获得补给,反而会把行踪完全暴露在明军的监视之下。

这种决策,与其说是战略转移,不如说是一场在明军包围圈中的“死亡行军”,注定只能被动挨打。

眼见劝不动高迎祥,张献忠也不废话,带着自己的部队直接离开了凤阳。

联军解体之后,张献忠按照既定战略,一路昼伏夜出,很快就跳出了官军的包围圈,直接跑进了大别山中隐匿不出。

而高迎祥率领的残部,则成为了各路明军争相围猎的目标。

甚至为了争夺这份剿贼功劳,明军内部还爆发了一场不小的争执。

这场风波出在关宁军内部。

当初被崇祯紧急调入关内剿贼的关宁兵,除了祖宽部,还有祖大乐率领的另一支关宁精锐。

滁州决战时,祖大乐麾下有两员部将,一个叫吴峰,一个叫窦泰宇。

他俩因途中贪图小利,竟然没能按时抵达主战场,这也导致了祖大乐的部队寸功未立。

祖大乐自觉颜面尽失,他可是辽东祖家的直系人马,总兵祖大寿的亲堂弟。

而那祖宽不过是一奴仆家丁出身,竟然抢了他的功劳。

祖大乐勃然大怒,于是下令将吴峰和窦泰宇两人严厉惩处,几乎要到了革职问罪的地步。

吴、窦二人心中倍感屈辱与不公,一气之下,竟然带着本部人马跑了。

队伍走在半路上,恰好碰见了朝廷派来的监军太监冯烨。

冯烨见这两支关宁兵有哗变逃亡的风险,于是立马对他俩做起了思想工作,好言相劝:

“两位将军何必意气用事?”

“如今闯贼正狼狈北窜,卢总理正需大将效力。”

“你等速速率部前往归德一带拦截贼寇,卢总理定会不计前嫌,重用二位!”

不仅如此,冯烨还让后勤辎重队,立刻给这两部人马补充了粮草给养。

经过这一番劝告,吴峰和窦泰宇才终于冷静下来。

这天下之大,除了朝廷军营,他们又能去哪?

难道真去山里落草为寇,与那帮泥腿子为伍吗?

于是便听从冯烨劝说,引兵向归德方向挺进,试图戴罪立功。

无巧不成书,高迎祥一路北窜,正好就逃到了归德附近,径直撞上了正在四处寻找战功的祖大乐。

双方当即在归德附近爆发了一场大战。

高迎祥部本来就是惊弓之鸟,哪里是养精蓄锐的关宁铁骑的对手?

甫一接战,便被打得丢盔弃甲,损失惨重。

正当高迎祥溃败之际,吴峰和窦泰宇的部队恰好赶到!

这两人为了将功折罪,更是为了发泄心中怨气,一见到闯军便如同饿狼见了血食,毫不犹豫地从侧翼发起了猛烈地进攻。

高迎祥雪上加霜,再次遭到重创,只能继续向北逃窜。

明军连战连捷,气势如虹,就连一向避战自保的山东总兵刘泽清,也嗅到了痛打落水狗的良机。

他主动率兵出营,在黄河岸边摆开阵势,硬生生把高迎祥企图渡河北上的前锋部队给拦了下来。

眼见北上渡河的希望破灭,高迎祥无奈,只得转而向南,攻打了几个防御薄弱的小县城以补充粮草。

随后,他又试图分兵袭击亳州,但围剿的明军迅速反应,紧追不舍。

走投无路的高迎祥,只能带着残兵败将,向着河南重镇开封方向退去。

可驻守在开封的明将不是别人,正是在历史上,一箭射瞎了李自成左眼的悍将陈永福。

陈永福早已在开封西南的战略要地朱仙镇布下了天罗地网,以逸待劳。

高迎祥刚刚率军抵达朱仙镇,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陈永福便亲率精锐发起了突袭!

闯军猝不及防,再次溃败。

混战中,陈永福甚至一度冲杀到了高迎祥的帅旗附近,并一刀砍伤了高迎祥的弟弟、中斗星高迎恩。

连番惨败,高迎祥再也不敢在无险可守的中原地带停留。

他带着仅存的两千多老营精锐,狼狈不堪地逃进了登封、嵩县一带的伏牛山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