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灵异恐怖>山海经中山的故事> 第164章 衡山奇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4章 衡山奇遇(2 / 2)

阿风怔忡片刻,对着老者消失的方向深深一揖。他知遇上了山中异人,不敢怠慢,仔细记下老者所言。此时天色已晚,他寻得一处山洞歇息,取出干粮食用,那颗蜃珠放在身旁,散发出柔和光芒,照亮了整个洞穴,温暖如春,竟不需生火御寒。夜间有猛兽长啸,却均远离洞口,似是畏惧珠光。

翌日清晨,阿风整理行装向那座赤峰进发。一路上,果然如老者所言,险阻重重。先是遇到一片迷雾竹林,竹影摇曳,幻象丛生,时有竹枝如枪刺来,时有地陷成坑。阿风凝神静气,以耳代目,辨得真实路径,终得走出。接着又是一处蜂巢岩洞,洞中遍布钟乳石柱,石柱间有金色蜂群飞舞,蜂刺锐利,嗡嗡之声扰人心神。阿风想起怀中蜃珠,取出高举,珠光照射处,蜂群纷纷避让,让出一条通路。

最险处当属一道天然石桥,桥长十余丈,宽仅容足,下临深渊,云雾缭绕不见其底。山风猛烈,吹得人站立不稳。阿风深吸一口气,步步为营,行至中途,忽有怪风袭来,几乎将他掀落。危急时刻,一直跟随的那只鸜鹆突然飞至,尖鸣数声,风力竟骤然减小。阿风趁机疾行而过,到达对岸后已是汗湿衣背。

历经艰辛,他终于来到了赤峰顶上。这山顶平坦如台,方圆不过数丈,中央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见底。井旁生着一株奇松,树干虬曲如龙,松针却呈赤金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阿风心知这便是老者所说的“赤松”,于是恭敬地向古松行了一礼。

在山顶上,有一个神秘的洞穴入口藏在松树后的岩壁中,若非特意寻找,极易错过。阿风小心翼翼地走进洞穴,里面漆黑一片。他取出火折子点燃火把,火光跳动,映得洞壁上的壁画忽明忽暗。那些壁画描绘着古人祭山、观星、炼丹的场景,人物栩栩如生,色彩艳丽如新。洞穴深处传来滴水之声,清脆悦耳,似有韵律。

继续向前走去,洞径逐渐开阔,最终来到一处巨大的洞窟。洞顶有裂隙,一道月光倾泻而下,正照在洞中央的石台上。今日分明是白昼,洞中却有月光,阿风想起老者“遇明月便知缘续”之语,心知必有玄机。

突然,一道强光闪过,月光凝聚成束,照在石台某处。那里缓缓升起一个玉匣,匣身刻着星图云纹,精致非常。阿风走近前去,对玉匣三拜后方才开启。匣中并无金银财宝,而是一卷帛书,书页泛黄,字迹却清晰可辨。

阿风就着月光展开帛书,仔细阅读起来。原来这卷古籍名为《衡岳真形图志》,记载了衡山的地脉走向、灵气汇聚之处,以及山中各种奇花异草、灵兽石精的特性。书中还详细描述了衡山作为天地灵气枢纽的秘密,指出山中蕴藏着一种造化之力,若能善加引导,可使五谷丰登、人畜安康。而引导这股力量的方法,并非法术咒语,而是一套精妙的山水治理之法,包括如何植树蓄水、修路导气、依地势建屋筑城等。

阿风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衡山最大的秘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不知不觉日已西沉,洞中月光渐渐消散,那玉匣也缓缓沉入石台。阿风急忙默记最后几页内容,待玉匣完全消失,洞中只余他手中火把的光芒。

阿风对着石台再拜,感谢山灵赐书。他明白,自己就是那个有缘人,而这缘起于他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缘续于他的勇气与智慧。他带着书中所得知识,心满意足地走出洞穴,但见满天星斗灿烂,如钻石撒满天鹅绒幕布,山风清凉,沁人心脾。

在下山的路上,他心中充满了感慨。这次衡山之旅,不仅让他经历了许多冒险,还让他获得了宝贵的知识。他相信,自己以后的人生会因为这次经历而变得更加精彩。那只鸜鹆再次出现,引领他走了一条较为平坦的下山之路,天明时分已至山脚。

回到家乡后,阿风并未炫耀自己的经历,而是默默实践书中所学。他指导乡亲们依山势改建梯田,引山泉灌溉;根据地形规划村落,植树防风;依时节采集山货,取之有度。不过三年,家乡面貌大变,荒山披绿,旱地得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乡人感其恩德,推举他为族长。

阿风将《衡岳真形图志》中的知识整理成册,广为传授,却隐去了得来之处。每逢月明之夜,他常独坐高处,望向衡山方向,手中摩挲着那颗蜃珠,似与远方山脉有着无声的交流。而风影始终陪伴左右,直至老死,被葬在一处可望见衡山的山岗上。

阿风活到九十八岁无疾而终,临终前将蜃珠传给最聪慧的孙儿,嘱咐道:“山有灵而人有心,心意相通,天地自成。”他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了很久很久,后人称他为“衡山客”,而他带来的那些山水治理之法,代代相传,惠及千里。衡山深处,偶尔还有人声称见到一位骑枣红马、腰佩宝剑的年轻人身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守护着这片灵山秀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