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玄幻奇幻>瑶台之上> 第 3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1 章(1 / 2)

第 31 章

今年雪重, 衙门已经加紧巡查修缮,但大雪压塌房屋的事还是防不胜防。长安各坊市都有灾情,但好在并不严重。

但禁军巡防, 太庙居然被压塌了一片,这才是不合常理,太常寺卿不敢耽搁,赶忙将情况递进了宫。

今日登高, 皇后大宴群臣, 中书令贺述微不曾前去,他坐镇桂堂,太庙出事的消息最早递到他案头,紧随而来的是皇帝急诏。

贺述微步入西苑,皇帝已敛了震怒的情绪,他抱恙多年, 最忌情绪起伏过大, 此刻看着殿下噤若寒蝉的群臣, 头已经开始痛了。

坍塌的详情太常寺卿已悉数禀过, 他自知惹了大祸,伏地请罪时汗湿青砖。

贺述微等了半截,等皇帝缓过怒气, 这才道:“太庙虽然受毁严重, 但好在享殿暂时无碍,当务之急是要将太庙中供奉的神位移到其他地方。”

配享太庙的都是历朝天子和功臣显贵,他们的神位挪动只能皇帝点头。

皇帝没有开口, 目光落在了贺述微身上, 这是要他继续说下去。

“兴庆宫离承天门街不算远,太极殿也在前年修缮过, ”即便是暂时供奉,地点也不能轻忽,贺述微说的这两处地方都挑不出错处,“还请陛下拿定主意。”

“就定太极殿。”皇帝一锤定音,“挪移之时朕亲自到先祖面前告罪。”

神位的事情解决了,受毁的宫殿却还要重修,原本正月里太子还要代皇帝行祭天大典,如今能否成行也还要看皇帝的意思。

“太庙修缮也是重中之重,”陆仆射道,“虽然耽搁了祭天大典,但正好可以趁着太庙修缮落成的机会重办。”

年初的祭典只是四时享祭,和太庙落成的祭典当然不能相提并论,陆仆射在这时提到这个,是在给太子争取机会。

但皇帝没有顺他的意:“太庙重修的事情就交给工部去办,此事由皇后定夺。”

话音刚落,殿外便来内侍通传,圣人已经到了。

西苑的议事至申时才散,皇帝听了半程,头疼得越发厉害,没有坐到最后。

翌日政事堂议事,贺述微来得早,堂中便有人急匆匆地迎出来:“贺相,司天监司监苏寻宿被下狱了,”他顿了一顿,哑声说,“他向陛下上书,说太庙崩塌是因国本不稳,妖星乱政!”

——

苏寻宿才受过廷杖,被堵了嘴带下去。但他的上书很快传遍朝野,连宫外也在议论。连带着,皇帝申斥他妖言惑众,命北司指挥使郑镶将他下狱的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

瞿星桥才从承天门街回程入宫,皇帝风疾又发,圣人还在西苑照料,他将查到的事先禀了谢神筠。

太庙坍塌,太常寺卿没有连夜往宫中报信,却是挑着登高宴皇后出宫之后才把事情捅出来,紧随而来的就是苏寻宿上书,打了她们一个措手不及。

国本不稳,妖星乱政,如今朝上是皇后主政,那谁是苏寻宿口中的妖星?

这一刀捅得又毒又准。

瞿星桥道:“陛下虽然当即怒斥苏寻宿妖言惑众,动摇人心,但此等言论已经传了出去,就再难堵住。”

“流言无形无迹,如何能堵,秦大人今日已经率众去了西苑,”谢神筠出了凤阁,咽下喉间冷如刀锋的寒气,“他要为苏寻宿正名。”

“——更要借此攻讦圣人。”

天幕阴郁,乍见的辉光隐于云层,群臣过丹凤门,直朝西苑而去,他们在雪地里褪去了灰蒙,变得锋芒毕露。

“陛下,臣右都御史,秦叙书求见!”

秦叙书立于阶下,鲜红的朝服似蜿蜒血迹,身后是浩荡群臣。

宫门紧闭,朱色的大门开了一条缝,陈英从里面走出来,他对以贺述微为首的政事堂群相素来恭敬,此刻面上却敛了诸种神色,面无表情道:“圣上身体不适,太医正在针灸,秦大人请回吧。”

秦叙书不退:“司天监司监苏寻宿被下狱,敢问他是犯了何罪?”

陈英眼角一跳,秦叙书身后已有人已高声喝道:“陛下,司天监司监苏寻宿被下狱,敢问他是犯了何罪?”

陈英一字一句道:“苏寻宿妖言惑众,藐视天威。”

秦叙书半步不退:“苏寻宿是正五品的钦天司监,即便是下狱受审也该经台院三司,禁军擅自拿人下狱,置朝廷法纪于何地?”

北军狱不经台院三司便能直接将官员下狱的权力让群臣人人自危,他们齐聚于此,不仅仅是苏寻宿的上书戳中了百官担忧的隐秘,还因为他的下场。

他们今日不来,来日人人都会是下一个苏寻宿。

郑镶穿甲佩刀,红衣冷厉,居高临下俯视众人:“陛下有言,请诸位大人速速退去,否则一概以藐视天威论处,当廷杖责!”

中庭默了一瞬。

北司指挥使声名狼藉,过去数年悄无声息死在北军狱的官员无数,他背后站着谁不言而喻,在此刻出现更是引得群情激愤。

“廷杖又如何?”有人正气凌然,唾沫飞溅,“食君之禄忠君之忧,我等为君主谏、为朝廷谏,九死不悔!”

“陛下今日不见我们,我们便不会退!”

一时群情激然。

“惟礼!”贺述微赶到了。

他面色肃然,“你们这是做什么?”

“监察纠弹是御史之责,”秦叙书神色冷寂,意当凌云,“我为肃整朝仪而来。”

在他身后群臣皆担如此凌云之志。

太子在这样的言论中紧蹙眉头,温声劝说诸位大人先回去。

贺述微还要开口,却被进喉的冷风呛了气,另一道声音在他细微的咳嗽声中强势插进来,几乎要撕破阴霾:“诸位大人齐聚明堂,到底是上谏,还是逼谏?”

沈霜野未着朝t服,他环视过众人,某种东西随他的目光一并下压,叫人胆寒。

血气和杀意都被包裹在冰冷的目光下,在此刻方显出雷霆之势。沈霜野在朝上刻意敛去了存在感,叫人几乎要忽略了他是坐镇北境、统率三军的定远侯。

“规劝君主是百官之责,何来逼迫一说?”满庭寂然中唯有崔之涣面色不改,上前一步,落音如飞泉鸣溅,“为官者,上当纠君主言行,下当查百僚风纪,两肩担的是江山社稷和天下万民,”

崔之涣不卑不亢迎上沈霜野目光,“我为谏臣,更是言官。”

崔之涣站在阴霾下,一瞬却如尘去光生,出鞘利剑破甲杀敌直刺人心。

沈霜野总算领教到了所谓言官利笔刀舌杀人无形的威力。

“大义凛然的话谁都会说!”沈霜野目光如矩,“可你今日上谏到底是为江山社稷还是一己之私?为官者,为的是天下万民,而非君主百僚。诸位今日上谏,谏的是太庙崩塌,可太庙塌,往小了说是陛下家事,往大了说,我大周江山难道会因一个太庙而倾颓吗?若真如此,诸位也不必上谏,齐齐撞死在明堂前以身殉国更来得容易。”

“你你你——”

“定远侯,你放肆!”秦叙书面色铁青。

这话他也敢说出口!

“放肆的是你们。”沈霜野面寒如冰,气势压过了众人,“如今天下承平,你们却以太庙为由头危言耸听,安的是何居心?”

中庭雪寂,沈霜野将群臣说得哑口无言。

他话还没完:“你与我讲为官之道,我便与你论为臣之道,为臣者,敬天子,亦要遵纲常法纪。诸君今日齐聚,难道不是以大义为名,行逼迫之实吗?”

裴元璟上前一步:“何为大义何为小义?纲常法纪为大,江山社稷为大,国本朝事亦为大,朝中无小事,我等上谏正是尽忠守义,又怎会是逼迫?”

沈霜野毫不客气地说:“若要上谏,可行文直奏,也可明堂朝议,诸位齐至御前率众上谏,说的还是臆想猜测怪力乱神之谈,忠骨何在?文心何在?”

苍穹如盖,将太极宫都笼罩在阴霾下。谢神筠在千秋台上仿佛能听见自明堂传来的谏言,声可入云。

谢神筠微微垂眼:“可惜了。”

阴霾下的西苑凝重未散,“吱呀——”

厚重的宫门在开阖时的响动就是为了要引人注意,朱门洞开,走出来的却不是西苑的宫人,而是皇后身边的女官。

杨蕙道:“圣人宣诸位大人进殿。”

顷刻打破了局面。

秦叙书在原地僵立片刻,贺述微却已经转身上阶了:“既是为进谏而来,便进去吧。”

时至此刻,百官进谏仍被拦在清静殿下,最后召他们进去的却是代执朝政的皇后,何其讽刺。

这不是贺述微第一次踏足西苑,却比以往的任何一次更觉得殿中阴影深厚。两侧青铜缠枝纹云大炉内还燃着未尽的香,莲花九阶上纱帘高挑,天威立显。

殿中情形却与百官所想大相径庭,皇后不在殿中。

皇帝在西苑静修,但不是不问政事,天威难犯,百官俯首,殿下群臣山呼之后没有等到皇帝叫起。

“今儿倒是热闹。”皇帝越过太子和贺述微,不冷不热地问,“秦大人,你有本上谏?”

“国本不稳、妖星乱政,太庙崩塌便是警示。”秦叙书手执牙笏,凛然不可侵,“如今朝上皇后揽政,阴阳倒序,我大周何谈国祚延绵?”

他伏地跪请,“臣请皇后退居后宫,不得再过问政事!”

殿中半晌无言。皇帝从九阶上下来,忽而转向太子,问:“太子,你也是这样想的?”

太子迟疑一瞬,说:“太庙崩塌或是年久失修,又或是因上天警示,倘若真如苏司监所言太庙崩塌是国本不稳上天警示,那儿臣这个做太子的亦有责任,请陛下降罪。”

群臣一阵骚动。

莲花台后帷幔未动,那是皇后最早垂帘听政之所,早有敏锐的人猜到皇后就在其后听着殿中诸事。臣工之中已有人生出满腔愤懑,皇后势大!竟逼得太子至此!

皇帝转了两步,来到崔之涣面前:“朕方才听你在殿外没有把话说完,你也觉得皇后是妖星乱政?”

他在殿中,竟将外面发生的事看得清清楚楚。

崔之涣摇头:“圣人为国母,与陛下共坐江山,臣不敢、也不能妄议。”

皇帝语气稍重:“那你身为谏臣,是要规劝朕什么?”

崔之涣璟身如青松,不卑不折:“臣谏言有二,苏司监的职责为窥星推演,纵然他或有藐视天威、口出狂言之过,那也该由台院辨明,他因履责而下狱,是私刑,为国法不容,此谏一。”

纵是天子下令,未经律法便是私刑!

殿中人人侧目。

皇帝眼神微沉:“谏二呢?”

“太庙彰显的是李氏正统,太庙塌就意味着正统不稳,陛下不应迁怒他人,而应罪及己身。”崔之涣语出惊人,“若太庙崩塌真是上天警示,那警告的就是陛下。”

旁听的人瞬时吓出一身冷汗。

殿中越发死寂。

“说得不错。”皇帝忽而笑了,“皇后为一国之母,容不得旁人诋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