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灵异恐怖>[红楼]国师宠妻日常> 第71章 凭本事生的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 凭本事生的病(1 / 2)

第71章 凭本事生的病

二月二十是林黛玉诗词小课堂第一次开课。

前头在御书房就商量好的,因为林家地方不太够,主要因为来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不仅仅是有个来听课的姑娘,跟着姑娘的人也不少。

比方丫鬟婆子每人至少两到四位,马车两辆,车夫两到三名,毕竟是姑娘出门,还得有男仆跟着等等,头一次来不放心,兴许还得有长辈,至少也得有个兄长。

所以说是二十位姑娘,来的人兴许不下两百。

车夫男仆这些,可能人送到了就走,等上完课再来接,但是丫鬟婆子是肯定要一直跟着的。

当初安国府刚建府的时候,下人不过一百出头,刚刚好维持安国府正常运行,如今一年多过去,人数也不过一百七,这么多人对安国府也 是个挑战,更别是林家。

毕竟林家可没有太监镇场子,更加没锦衣卫看门。

二月十九晚上,顾庆之把林黛玉跟向氏一起接了来,又带林黛玉去看了看明日讲课的屋子。

“先是花园里的台晶阁,三层,四面开窗,光线好,还有春风拂面,边上还有挺高一颗杨柳,若是风大一些,枝条还能吹进去。”

林黛玉便瞧他一眼,“那明儿风大不大呢?”

“可以大。”顾庆之认真的说。

林黛玉一笑,“难为你费心了。”

从台晶阁出来,两人又往湖边去,“兰江舫,虽然在水上,不过下头是砖石砌的平台,也不怕风浪,更加不会摇晃,水边景色更好。”

“不好。”林黛玉摇了摇头,“那么多人呢,况且也不知道性情,万一有调皮的,又或者不太稳重的,不小心掉水里,那你怎么办?”

“前头还有——”

林黛玉打断了他,“就在前院寻个不大不小的院子,正房我们拿来讲诗,厢房给丫鬟婆子歇息就成。开始讲的都是基础,真要到借景抒情或者寓情于景还早着呢,再说了,也不好叫那些人进你安国府的后花园。”

她说着说着,脸上就带了点恨铁不成钢,“你那么精明一个人,安国府又在西苑对面,你怎么就敢放那么多人进来?”

顾庆之欲言又止,他其实还是安排了不少锦衣卫的,还又从京营借了几个人的,只是……

他痛痛快快的点头,“多谢师姐教我,是我考虑不周。若是没有师姐,我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这样郑重的态度,给林黛玉闹了个大红脸,她把头一偏,小声道:“后日我约了米姑娘放风筝,去年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她还说她是京城里风筝放的最好的一个,后日我们约了比试,得有风。”

顾庆之应了声,“肯定有风,师姐放心。”

说到自己喜欢的放风筝,林黛玉很是雀跃,“我这次准备了两百丈的线,我肯定能放过她。”

两百丈?这不都六百多米了?一里多地啊。

“还能看见吗?”顾庆之怀疑的问。

“这有什么看不见的?”林黛玉兴致勃勃道:“再说还有线拽着呢,就算看不见,手里线绷着,风筝总还在的。你又想什么呢?”

顾庆之神色木然,他能想什么?

当代人又有哪个没看过这种比喻的:我就是你手里的风筝,不管飞得多高多远,只要你一拉线,我总会回到你身边。

顾庆之都想扇自己两巴掌了,这都什么土味情话尬味文学?

话说师尊什么时候出来,这日子他快过不下去了。

“我在想今天晚上吃什么?”

“你最近……”林黛玉说到一半就顿住了,“我记得你们钦天监不是还跟着太医院合作出了一本黄历?上头不是按照二十四节气列了推荐食谱和药膳进补?我记得来的路上你还说晚上是猪肝菠菜粥,还有拿松子玉米炖的鹌鹑,另还有新鲜的木耳。你全忘了不成?”

“也不能说全忘了。”顾庆之扭捏了一下,甚至想要不要乔装打扮跟着锦衣卫去贡院轮各班。

他虽然觉得他喜欢林黛玉这事儿吧,肯定是要告诉林黛玉的。

但是他也得考虑时代背景,在绝大多数人眼里,父母之命才是正统,况且这还是他师尊,所以得先告诉林大人一声。

总不能趁人家父亲不在,而且这位父亲还对自己信任有加,把家都交给自己照看了,然后自己去跟人家闺女表白了。

这就不是个事儿啊!

要么再去跟忠顺王说一声?

忠顺王毕竟主持了自己冠礼,名义上也是亲近的长辈了。

“就是想起来忠顺王了。”顾庆之又拉了个出来挡枪的,“前儿他托我办事——”

顾庆之脑子飞快转着,只说“托我办事”是不行的,得找个具体一点的理由,不然怎么听都是托辞。

“他府上的琪官儿,嗓子不是不太好吗?王爷想是直接放出去,还是再过两年。我是觉得不如问问琪官儿怎么想,是置办些田地呢,还是给他搞个戏班子当班主。”

“这我就不知道了。”林黛玉道:“我倒是听不出来他嗓子不行,上回他唱得可好了。”

“有些地方已经唱不上去了,戏本子上已经划掉了几出戏。”

“那你赶紧去吧。”林黛玉轻轻推他一下,“别叫王爷等你。”

“我真走了?”顾庆之内心慌张,脸上却都是留恋。当然这留恋肯定是真的。

是个人,但凡有的选,都会选跟林黛玉一起吃饭吧……

忠顺王都四十好几了,日子过得又不太克制,样貌也不太好看来着。

但是他究竟是说了什么,才走到了跟忠顺王一起吃饭的地步呢?

“赶紧去吧!”林黛玉跟他摆摆手,“我想要什么就吩咐了,不用担心我。”

顾庆之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林黛玉叹了口气,也往里头吃饭的花厅去了。

原先安国府伺候她的丫鬟跟了上来,道:“您还住原先那屋,东西都是收拾好的。大人又置办了个鱼缸镶进去了,鱼还是他亲手钓的呢。”

林黛玉脚步一拐,就往原先那小院去了,“就说我有事儿,叫太太先吃吧。”

倒也不是要跟向氏一起吃饭,她们两个一起吃饭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过来,主要就是问候一句,还有什么比“吃了吗”更平常的问候吗?

向氏被安排到了林如海原先住的院子里,连带林如海的两个妾。

原先林如海还是有几个妾的,不过有两个年纪大了,不想远离故土,林如海卸任巡盐御史之后,她们就回到了林家在苏州的老宅,年轻的这两个跟了过来,不过这俩年纪都比向氏还大上两岁。

听见林黛玉差人送过来的问候,向氏浅笑道:“我知道了,也叫姑娘别耽误太长时间,按时吃饭。”

传话的丫鬟出去。

向氏身边的梁妈妈不免叹了一句,“真不像荣国府养出来的姑娘。”

原先她还总担心冲突啊,压一头啊什么的,不服气啊什么的,哪知道来了大家都淡淡的,各过各的日子,还挺舒服的。

“是啊。”向氏也叹了一声,“先头打听消息,说这家姑娘被荣国府养了六七年,我还担心她拿她母亲压我。”

荣国府的名声不太好,这也挺正常的。

贾家是金陵一霸,位于护官符之首,来了京城就换了风格了?这肯定不可能。

无非就是京城有权有势的太多,贾家恶霸不起来罢了。

梁妈妈又道:“那……虽然没证据,但是也该跟国公爷说一声才是。贾家……万一呢?”

向氏皱了皱眉头,感慨道:“那一会儿请国公爷来一趟,我亲自告诉他。”

不过这会儿顾庆之已经到了忠顺王府了,忠顺王刚吃过晚饭,见了他来,不免惊讶一下。

“这点……饭点都过了,你总不能是来吃饭的吧?”

大家都很熟了,还一起合伙赚银子,顾庆之也没客气,他叹了口气,“唉,我想求娶林姑娘为妻,只是我师尊还在贡院,我这个愁啊。”

“我说上回陛下怎么——”忠顺王嘻嘻笑了两声,“你不好意思?不敢开口,我帮你说?”

“千万别。”顾庆之道:“万一我师尊误会了怎么办?我可不想拿权势压人,我打算让我师尊高高兴兴的把女儿嫁给我。”

忠顺王叹了口气,道:“那我就帮不上你了,我一个王爷,我看上谁没有不答应的。”

顾庆之鄙夷的看了他一眼,“我这次来是有正事的,你府上琪官儿打算怎么办?”

那知道这三字儿一说出口,忠顺王脸色就变了,“哼,他如今是攀上高枝儿了,他那裤腰带是北静王送的,还是茜香国的贡品。”

“这不能算高枝儿吧,北静王不过一个郡王,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等尹大人寻着错儿,他可就不是世袭罔替的郡王了。”

忠顺王哼哼两声,“怎么不是高枝儿?我养戏子就是荒唐是不学好,他养戏子就是风雅之举。我不如他。我府上戏子那个不是到了年纪就好好的给置办了产业送走了?就这么一个琪官儿,眼皮子浅!”

“不对——”顾庆之忽然反应过来,“北静王把贡品给了一个戏子?这不合适吧?我忽然有了个计划。”

北静王不安分,尹恩立也的确是查到了他某些违法行为,可问题是他是世袭罔替的郡王,是有免罪资格的,寻常人要流放十年的罪,搁北静王身上,充其量就是罚俸三个月到半年。

这样的罪名也不是不能发,皇帝就打算等这次科举过后开始处理北静王,也给宗室提个醒,手别伸到不该伸的地方。

这么一说,忠顺王也来了兴致,北静王处处压他一头,踩着他刷了不少声望,包括前头所谓的他在上一任北静王灵堂上不敬的传闻,忠顺王哪里咽得下这口气,“你只管说,要我做什么,我都给你办得好好的。”

“这计划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造成北静王羞辱大魏同僚,羞辱茜香国的事实。这不能算是污蔑,他把茜香国的贡品送给戏子,茜香国上供的都是什么?咱们大魏朝得了贡品的都有谁?不是后宫的娘娘,就是高官的家眷。再说什么人能用贡品,他一个世袭罔替的北静王能不知道?他就是故意的。”

忠顺王皱着眉头,“你说得不错,找御史弹劾他?”

“这是后头的事儿了。”顾庆之道:“一开始要先把事情炒热,比方北静王拿那贡品当聘礼,想从王爷手里要走琪官儿。咱们要炒的热度,是忠顺王跟北静王争琪官儿,那贡品是定情信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