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花与真君粥
一年四季, 在春寒散去酷暑未至时是最舒服的,还正好撞上百花相继开放。
二三月的桃花,三四月的杏花和梨花, 四五月的芍药……这姹紫嫣红的暮春初夏当真是好时光。
裴望之踏着这“好时光”出了门,沿河有不少商贩叫卖, 一派热闹景象。
新季的瓜果蔬菜都被小贩摆出来见见市面,他看着新鲜, 目光一溜溜望过去, 被几盆果木花草吸引了。
竟还有卖芍药花的!几株芍药花扡插在陶罐里, 一丛丛的绿叶里顶着一个个粉红的铁蛋,颇为有趣。
芍药开花后个头大, 花瓣轻软易散架。花贩会在芍药花骨朵儿的时候剪下来汲水保存,养几天铁蛋能变成大花。
要不直接卖未开花的根苗, 像这种已经有了花骨朵还在土里放出来卖的不多见。
裴望之挑了一盆白的,一盆粉的。打算在叶蓁蓁酒肆开业的时送给她, 自己再留一盆, 只是一旁的书童一直劝他不要买。
芍药虽美, 却总流传着吓人倒怪的传说。芍药属阴性, 阳宅不能种阴花,会带来阴气。还有说芍药开花过于美丽妖艳,会吸人精气。
“莫怕, 不过是些谣传。”裴望之压根不信, 他只期待铁蛋开花, 该多好看呐!
卖花的花贩遣人将两盆芍药搬至葫芦院,裴望之在酒肆寻不到叶蓁蓁, 只好暂且将花放置在那。
叶蓁蓁此时在虞府为虞老太太煮真君粥,所谓真君粥, 是杏子熬成的甜粥。
“小姐,杏子甜粥为何叫真君粥呀?”柳依依将橙黄的杏子用清水过了一遍,又拿盐巴撒在杏子上一个个搓。
昨日从集市上带回来了一筐杏子,还跟小贩订了几筐未上市的青梅让送到月下楼。
叶蓁蓁把粳米淘洗了几遍后放到砂锅,用清水泡着。
“这和一位大夫有关,三国时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帮人看病不要钱财,也不要吃的穿的,只要患者栽种杏树。”
“啊?那他何以为生呀?”
“董奉医术好,很快便拥有了一片杏林,杏林结了果子他放出话用粮食换杏子,又用粮食接济穷人。他做了很多好事,所以逝世后被人称颂,说是成仙了,称为‘董真君’。”
“哦~因为董奉种杏树,他又被称为‘董真君’,所以用杏子熬的粥叫真君粥,这名字真好听。不过这是真事吗?”
“是真是假不重要,早年流传的典故劝人向善,总得编排些好人好事。身前积德行善,身后飞升成仙。因果轮回,可见一斑。”
叶蓁蓁另起一锅,将柳依依用盐搓好的杏子放进锅子里加水煮开。杏子皮涩,用盐搓可以去掉一部分的酸涩。
杏子的香气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调调,酸的很甜蜜,单闻香味都令人口舌生津。
“小姐,我可以吃一个鲜果吗?”
“吃吧,尝一下涩不涩。”估摸着粳米浸泡的差不多了,叶蓁蓁把砂锅端到灶上烧。
“皮稍微有一点,但是果肉都放软了,汁水很足很香甜。”
“杏子快下市了,这批熟成好。老太太这几日咳嗽气喘,杏子正好可以平气润肺。
你找找还有没有冰糖,杏子一会儿煮熟了便酸了,要放点冰糖。”
杏子煮开后捞起去核,放进半滚的粥里,再搁两块冰糖。
叶蓁蓁守在灶台旁边,脑子里想着月下楼开张该配哪些菜。
银钱不足,羊肉菜必然先不考虑,那便只剩下豚肉鸡鸭了。
豚肉比羊肉便宜很多,但想要煮的好吃需要花费一番功夫。还有便是下酒小菜,她来不及腌制只能先去外边的铺子买些回来。
她拿勺子在米粥中划着圈,米粒颗颗开花,呈现晶莹剔透的粘稠质感。
“依依,你来试下够不够甜?”叶蓁蓁本身不爱吃甜,让她尝压根不对味,还是得让柳依依来。
“有点酸,再加一块冰糖。”
熬粥时加冰糖要快速用勺子翻动,不然冰糖融的不快,还容易焦底。
“小t姐,码头那边差人来寻小姐,说是越州的酒到了,等着小姐清点数目结清银钱。”
“好,等粥熬好我就过去。依依,再来试试。”
“嗯,现在的味道刚好。酸酸甜甜,老太太一定喜欢。”
“端上砂锅,我们去明禧堂。”
端粥进去的时候虞老太太正在东厢看书,见她过来道:“我的这些孙辈也就数你最为孝顺,见我咳嗽还给我煮了杏子粥。”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