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饯行
青天台筑于前朝的北梁神武帝时期。
梁神武帝乃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荒唐皇帝,他不仅凭一己之力摧毁了母亲文景帝一手缔造的盛世,而且还成功打破北梁一统天下的莫大希望。
神武帝形貌俊丽奇伟,且才智超群、洞悉人心,因此大权在握多年却没有人能真正推翻他的暴政。其性情孤僻阴戾,不喜见朝士,在位期间,惰于朝政,迷信巫术。与一众宠妃一起奢靡享乐,纵情声色。而青天台正是他听了国师的教唆,为了与天上的神明通语得到长生不老之术,耗费十万民力所建成的高台。
青天台高达百尺,共九百九十九级玉阶,每一步却都是百姓的鲜血和汗泪,它们共同倒映出封建制度最丑恶的模样。
故而,青天台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与商鹿台、秦长城、隋运河等事物成为了诗人们笔下暗示亡国的意象。
直到晋高祖在在位时期,突厥趁着大晋建国之初政权尚且不稳,遂联合草原十八部率铁骑五十万汹汹来犯。当日接到战报,战事紧迫,但各地驻军一时无法来援,晋高祖于是当机立断,携次子燕王带领五万精兵即日出征。
五万对五十万,胜利的机会分明十分渺茫。然而那日临出征的壮行仪式上,高祖皇帝却身着金甲、腰佩鹿卢,于盛大灿烂的阳光之下立于青天台上,俯视台下苍生海海、眺望万里河山,挥笔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千古名言。
呜呼!青天不老,泉台难入。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且视十殿阎罗皆为草芥,旌旗五万亦可扫尽人间!
书罢,她弃笔而去,三个月后,大胜而归。自那以后,青天台便成了大晋荣耀和国运的象征。
景升十一年,五月廿四。长清公主李安衾与镇国大将军李琼枝各自奉命,前者远赴大旱吴中赈灾,后者领兵二十万北击辽军。
是日,太子李玱领李晋皇室与文武百官于京郊的青天台为二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饯行宴。
青天台办宴,其重视之意不言而喻。就连尚在重病中的圣人也服下撑住身体的药物亲自到场参与饯行。
作为此次赈灾的随行官员,陆询舟不得已要赶在第一声报晓鼓响彻长安时就起床洗漱准备。
匆匆用完早膳,她依依不舍地与还在熟睡中的陆绥告别,而后又与奶娘与赵管家、林臯叮嘱了许多事情,这才带上行李出门登上马车。
日出时,青天台附近已经是人山人海,就连长安的百姓也纷纷特地早起相送。金吾卫和暗卫营各被抽掉了三之有一出来维持秩序。
陆询舟下马车前猛喝了几口府上现熬的提神汤,现下头脑清醒了几分,如今正跟着几位同僚有说有笑的。陆郎中天生五官肃冷秀美,今日着一身红袍金带的官服,衬得人是愈发阳煦山立,正是人间少有的景星麟凤之士,就连同僚都忍不住调侃道:
“得亏陆郎中是个女儿身,不然你这鸿渐之仪怕是要将全天下小娘子的心都勾去了啊。”
陆询舟一边笑着应付“不至于”,一边腹诽她如果风流成这个样子,大概会被自家殿下打断腿。
告别同僚后陆询舟四下寻找起李安衾的身影,于是她远远地就望见公主殿下正与身着明光铠的李琼枝站在一起,两人似乎在认真地说着什么。
然后李琼枝笑了,隔得远,陆询舟不知道这个笑的意味,可她又看见了李都护朝公主殿下张开了手,两人似乎要拥抱的样子。
陆询舟没有往下看,她撇过头去,闷闷不乐起来,心也莫名地被揪紧。
五更七点。
浑圆的红日从遥远的山头升起,那万道霞光仿佛为长安城外的官道镀上了一层灿灿的金。
群臣毕至,长安百姓倾城相随,李促身着明黄肃厉的衮服,他强忍着身体不适,一步一步登上他的母皇当年登上的青天台。
这里的每一级的玉阶,都曾映照过两个天子的身影,一个是北梁王朝荒淫的暴君神武帝,一个是大晋的开国之君晋高祖。
如今他是第三位登上这里的帝王了。
梁神武帝为了求仙问道,登上了青天台以求长生不老之术。
晋高祖为了鼓舞军心,登上青天台书下震铄古今的御敌名言。
他李促呢?他拖着这副病躯登上青天台又是为了什么呢?又要做些什么呢?
振我军威,祈福吴中。
他蓦然回首,台下上芸芸众生,有他的家人,有他的臣子,有他的百姓。回望自己的一生,年轻时为疯病所扰,亦为了权力的追逐,他曾泯灭人性,犯下好几桩不可饶恕的罪过。
不过好在,他至今从未后悔。
因为——
君不见,庙堂阶前生死动,十二冕旒白骨重。
君不见,江山代代朝暮中,从来英雄杀英雄。[一]
.
赈灾的车队离了长安后便一直沿着官道赶路,出发第一日车队便越过了秦岭,日落时分,车队在秦岭以南的山脚下的驿站歇息休整。
同时,陆询舟还在翻越秦岭的途中,因为对傍晚的暮色云霞触景生情,乡愁难尽,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作。
清平乐·暮次秦岭
残阳如血,苍山还似海。千峰丛云日暮中,马上北望长安。
三尺微命飘摇,万世尘间纷扰。浊酒一壶寂寥,空对月明天高。[二]
是夜,李安衾沐浴后与随行官员商讨起行程问题和此次的赈灾的措施。
“三日之内,必须要到襄阳郡。”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