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历史军事>臣妻乃是长公主> 第七十章 托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章 托付(1 / 2)

第七十章托付

李玱,字霖世,懿文皇后江婉仪所出,晋太宗李促的长子。他自幼早慧,敏而好学,稍长,仁孝纯恭,深谋有大度,故得李促欢心。景升三年,东宫意外失火,皇太女李君琅命丧黄泉,李玱因而得幸被立为新一任储君。

后世评价李玱,是“可堪中庸之君”。他聪明,却性急,与他的妹妹李安衾比起来更是少了许多人情世故。他后期被父皇对皇妹的偏爱吓昏了头,来不及思考李促权力制衡的意图就开始盲目地与李安衾作对。

景升十一年,重病缠榻的太宗已是时日无多,李玱也本与皇位只剩一步之遥。

彼时长清公主李安衾因在吴中赈灾有功,广受人民的爱戴,李玱见此,为了更好地巩固即将登上的皇位,他做出了一个后来影响了大晋王朝百年的决定——亲自去幽燕前线慰劳军队,并借机拉拢李琼枝为首的燕王军一系。

当时由于战事吃紧,李琼枝在太子殿下来访的次日便带走了大部分军力,留下副将桓兰序领三万骑兵准备对截路的辽军进行战略突袭。

李玱又在此待了一日,意图对这位李琼枝的心腹多加拉拢。未果,太子殿下只能遗憾离开。然而,历史大势的转折有时正是起于某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小小细节之上。

此次随行太子慰劳的车队中唯一的医官的家乡,正是当时还未收复的潞县。按照契丹人的强盗血统,辽军会在沦陷之地大肆烧杀抢掠已是天下人意料之内的结果。那医官少时孑然背井离乡来京求学,如今想到远在潞县的亲人必然已被辽军屠杀了个精光,那医官悲不能已。

恰好李玱拉拢桓兰序不成,夜间喝酒解怒,恰好那医官因一点小事冒犯了他,于是便被李玱当众羞辱,并让人将医官痛打了一顿。事后,医官怒不可遏,他想到自己如今无妻无子,亲人们也都惨遭辽军的杀戮,徒留自己在这世上茍活。

士可杀,不可辱。

后来李玱在归京途中罹患了风寒,那医官奉命治疗太子殿下时,善恶一念,恶向胆边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凭什么我们这些人就要如同蝼蚁般茍活,你们这些贵族公卿就能随意践踏我们的尊严!

为什么!明明同为人,却要被分为三六九等,接受不同的命运!

他有了疯狂的想法,在医治太子殿下的风寒期间,他故意调换了药材,使之大大加重了李玱的病情。虽然李玱服药后感到不对劲时立刻就怀疑到了医官,但当护卫寻到他时,他却早已上吊自尽。屋漏偏逢连夜雨,恰逢连夜大雪封山,车队被困在荒郊。李玱的病情因为无法得到及时的医治而逐渐加重。

最后,在雪封的第四日清晨,护卫长发现这位太子殿下薨在了马车内的床榻上。

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张飞,因为向来只敬爱君子而从不体恤士卒而被两位部将怀恨暗杀;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大丞相高澄,因为苛待俘虏的敌国高官之子而被膳奴弑于受禅前夕;如今晋朝的皇太子李玱,又因为醉后肆意羞辱随行医官而导致风寒医治不善病薨在回京的途中。

此三者,皆是荣耀显达之士,最后却都因为不仁而意外死在小人物的手里。由此观之,孔夫子所言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也是统治者实现善治的重要要求。

.

在接到太子薨殂的暗报后,李促气急攻心,若非尚医局的奉御们抢救及时,这位辉煌了半生的一代明君险些当场丧命。然而眼下正是关键的时刻,太子作为一国储君却被人毒杀,此事关乎大晋将来的安定与否,因而圣人对此必须要有绝对的知情权。

李促恨啊,他不恨自己在儿女之间大搞权力制衡,他只恨李玱这个太子越到关键时刻越不成器。当初李促就极力反对他去燕云慰劳御北军一事,如今自己行将就木,他李玱跑去晋辽前线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无论如何将来都会引发一场腥风血雨。

年轻气盛的太子大权尚未在握,此刻满心满眼都是与皇妹争权夺利,生怕这皇位唾手可得之际突然出现什么差错。可他千算万算,最后也没想到自己会败在一个小小医官的手中,更没想到自己会薨得如此意外仓促,以至于撒手人寰后为他的父皇与皇妹又添一个大烂摊子。

李促安慰自己,好在目前此事只有他知道,随行车队的人员早已被暗杀,太子的尸体也在暗卫营的操作下秘密押送回京。

趁着一切还在早,他要迅速重新布局,为这个他的母皇亲手缔造的大晋王朝铺下百年后路。

与爱后叙旧前,他服下最后一颗镇定病情的药丸,以一炷香的时间缓解了痨瘵带来的咳疾。皇后离开后,李促知道药效将尽,他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嘱托好李安衾,让她为李家江山铺好后路。

不幸之中的万幸,他还有一个谋略如他的女儿和数位鞠躬尽瘁的能臣,以及自己前半生努力打下的基业。

够了,这就足够了。

冬至的深夜,昏暗的紫宸殿中,惟孤灯长明。这对父女隔着那扇绘有《地狱变相图》的屏风,开始了今生的最后一次密谈。

“庸君与弼臣。”李促疲惫地闭上双眼,“选吧。”

屋外是今宵的大雪纷飞,屋内的火炉中木炭燃烧发出噼啪碎响。

没有丝毫犹豫,李安衾就做出了那个影响了她往后一生的决定

“回父皇,儿臣选弼臣。”

“好,很好。这是你自己选的路。”

李促发出释然的笑声。

“你若为弼臣,辅佐琰儿上位,便不得再有二心,李安衾,朕信你。”

李安衾不语,探究的目光深邃且犀利,似乎要透那扇屏风,直探这位天子残烛之际的内心。

李促已然猜到屏风后那人的反应,他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随即平复了心中的那点波澜,开始临终嘱托。

“长清公主李安衾,听嘱!”

长公主殿下眸色微动,毕恭毕敬道:“儿臣洗耳恭听。”

“弼臣,重在辅佐幼帝,前期以顾命之名代幼帝行君仁之道,后期则需简政放权。其间种种道理,朕无法全部传授于你,但朕希望你记住一个永远的道理:他人的忠诚不可作数,你此生可以完全依赖的人,只有自己罢了。”

“此外,治国之道在于任人唯贤,任人唯贤的本质在于用人如器。贤时便用,不贤便黜。古来弼臣,鲜者如伊姬诸葛[一],力挽狂澜,千古流芳;常者如吕霍长孙[二],不得善终,功过并参。但是在朕看来,他们只是所做的事不同罢了,哪有奸臣,都是忠臣。如今朕与太子去后,朝中局势必然动荡。接下来朕提到的能臣皆可助你治国理政,你要一一记下。”

隔着那扇屏风,李促看见李安衾的身影在孤灯残火的映衬下随烛焰的摇曳而浮动着,犹如鬼魅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诺。”屏风后的女人声音温和且坚定。

李促想,黑白无常或许会装作将死之人身边熟人的声音来让他们好受一些。他们只等时辰一到,就勾了他的魂下地狱了。

可无论屏风后是黑白无常,还是他冷漠的女儿,他都要把这些话叮嘱下去。

“丞相卿许晏,性行雅正,沉深机警,工于谋国,你和琰儿可向她学习治国之道,遇事不决亦可由她定夺;太尉许柏夫,晓畅军务,忠心耿耿,上恭下严,是军中唯一可与燕王一系抗衡的存在,你对他要做到礼待尊敬;刑部尚书裴之周,通晓刑律,公正严明,断案如神,是朕培养出的寒门士子,可为你的一把利刃;暗卫营算是朕留给你们的良剑,那些脏事可以全都交由他们;另外,御史台中范殊臣、南宫嘉女、张若瑶皆为刚正不阿之臣,肃清朝野,整顿朝纲,他们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至于尚书左右司的诸司侍郎、郎中里,陆询舟、沈瑰、沈奢、魏清茹、许秋山都是可堪任用之人,尤其是陆询舟与许秋山,此二人出身门阀贵族,需经历严苛的考验再委以重任。而且你要知道,感情在朝野的明争暗斗中从来都显得浅薄不堪。”

知道父皇是在有意提点自己,李安衾听罢也只是笑了笑,平静道:“父皇多虑了,儿臣并非意气用事者。”

她爱陆询舟吗?

当然,她爱她。

可是如果有一天,时局让她一定要在李家的江山社稷和心爱之人之间做出选择,李安衾无论如何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

陆询舟只是李安衾的天下,并非李家的天下,更不是百姓的天下。

无情吗?但她会为失去爱人而痛不欲生,然而再热烈感情与冷漠的万里江山比起来都是那么得微不足道。古来抛却江山为美人者,都是无脑的、失智的,为一己之私而祸天下,本身就是一件滑天下之大稽的蠢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