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6章 民生板块(2 / 2)

“我们先动起来,哪怕只做出几个像样的样品也比现在干等着强!”

“我们用事实告诉所有人,这个项目行!”

王厚根听完,沉默了半晌,猛地一拍大腿。

“我懂了!赵书记,您的意思是我们自己先干起来,不等不靠!”

他转头对着其他村民说:“都听见了没?”

“人家瞧不起我们,我们自己得瞧得起自己!”

“我王厚根家里还有两万块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我先拿出来!”

“我!我家还有八千!”

“我出五千!”

三天后,一笔由几十户村民东拼西凑出来的三万多块钱,交到了萧蔷手上。

周福生老师傅听说了这事,主动找到赵海川,表示自己可以暂时不要补贴,全身心投入到教学里。

……

次日。

在周福生的指导下,他们用这些脱胎换骨的原材料,精心编织了几个全新的样品。

这些新样品,无论是手感、光泽还是设计感,都和之前那些粗糙的“农家乐”产品有着天壤之别。

赵海川让萧蔷用相机把这些新样品从各个角度拍了下来。

“把照片整理好,再把我们村民自发集资,周师傅无偿教学,大家一起攻克难关的故事写成一篇通讯稿。”

萧蔷一边记下一边问:“写好了给谁?”

赵海川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市晚报,民生版块。”

就在萧蔷把稿件和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出去的第二天下午,镇政府办公室那台老旧的电话机,突然响了起来。

叮铃铃——

萧蔷顺手接起:“喂,你好清河镇政府。”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清晰、干练的男声:“你好,请问是萧蔷主任吗?”

“我是市晚报民生版的记者,我叫张毅。”

“我收到了你发来的稿件,我们主编对你们清河镇村民自发集资,抢救非遗项目的故事非常感兴趣。”

“想问一下我们这周方便过来实地采访吗?”

电话挂断,萧蔷猛地转过身,看向办公室里正在看文件的赵海川。

“赵书记!市晚报!他们要来采访!”

……

“听说了吗?市里记者要来!”

“真的假的?为啥事啊?”

“还能为啥石桥村的竹编呗!赵书记搞的那个项目!”

消息从党政办传到财政所,又飘进计生办的窗户。

……

赵海川叫来了党政办主任杨光和萧蔷。

“记者要来是好事,也是一次考验。”

“杨光你负责协调,萧蔷你负责对接。”

“记住我的总要求——实事求是。”

杨光赶紧点头,拿出本子要记。

“不用记,记在脑子里。”

赵海川摆了摆手,“我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欢迎仪式,不提前准备稿子让老百姓背。”

“记者想看什么就让他们看什么。想问什么就让他们问什么。”

他的目光转向萧蔷:“你跟记者对接的时候,重点要不经意地透露几点。”

“第一我们的竹编技艺,周师傅是宝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