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5月14日,维也纳,霍夫堡皇宫。
内阁会议厅中央,一张巨大的橡木会议桌安放在此,桌面上摆放着各式文件、地图和报告,有来自非洲的文件、亚洲的文件、欧洲各大地区、北美的,整个世界都浓缩在此处。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财政大臣布鲁克男爵关于是否要进行金本位改革的长篇发言。
“请进。”弗朗茨抬起头看了看时间,时间差不多了。
“陛下,对丹麦作战最新的战况已经发来了。”皇帝的首席副官克勒内维耶上校拿着一份电文走进了正在开会的内阁会议室。
“哦,给我看看。”弗朗茨伸手拿过这封电文,仔细浏览起来。
首相布尔伯爵开口问道:“陛下,如何?我军是不是开始迪伯尔要塞攻克战了。”
“嗯。”弗朗茨将电文递给首相布尔伯爵,同时耸耸肩,脸上露出了一丝微妙的笑容,“而且,还有个好消息。那个让阿尔布雷希特头疼的梅萨将军被撤职了。”
这个消息引起了在座大臣们的兴趣。克里斯蒂安·德·梅萨,丹麦军队的总司令,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在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中曾成功防守丹讷维克防线,挫败德意志联邦的进攻。
而且,这次他也给三国联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他的战术才能和冷静判断力让奥地利和普鲁士的指挥官们都颇为头疼。
“啊?”新任警务大臣卡尔·梅切里·德·索尔男爵疑惑地发问道:“他不是打的挺好的吗?阿尔布雷希特大公还夸奖他能洞悉战场局势,给联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陆军大臣德根菲尔德伯爵则是哼哼了两声,瓮声瓮气地说:“问题是他只打了几天就放弃了丹讷维克防线。我们清楚那条老式防线顶不住几天轰炸,丹麦国内的议员们可不听这些。”
“议员啊。”贸易大臣托根堡伯爵仿佛有些感慨地说道:“还好我们今年选的这些议员还算识相,没有给我们添多大的麻烦。”
奥地利倒是前不久也颁布了新宪法,设立了国会,不过勉强算是装饰门面来用,没什么实际效果。
“丹麦人的民族情绪很高涨。”弗朗茨点点头,“他们的蒙拉德首相可是大发雷霆,立刻解雇了这个逃跑主义的总司令。”
带着金丝眼镜的财政大臣布鲁克男爵,谨慎地问道:“新的总司令是谁?”
“格奥尔格·丹尼尔·格拉赫将军。”副官克勒内维耶上校迅速回答道。
弗朗茨端起茶杯喝了两口茉莉花茶,看向自己的副官,“正好有时间,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战况吧,克勒内维耶。”
“是,陛下。来人。”
很快,两名皇家侍从将最新的战争地图连同架子抬了进来,小心翼翼地将其放置在会议桌的一端,确保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地图展示了石勒苏益格和日德兰半岛的详细地形,以及奥普汉三国联军与丹麦军队的最新部署。红色和蓝色的标记分别代表着双方的部队位置,小旗帜标注着主要的战斗和占领区域。
副官克勒内维耶上校走到地图前,拿起一根指示棒,开始了他的讲解:“尊敬的陛下,诸位大臣,如您所见,自从4月10日攻占丹讷维克防线后,我军与普鲁士盟军继续向北推进,目前已经包围了迪伯尔要塞。”他的指示棒在地图上指出了迪伯尔的位置,这是一个位于石勒苏益格东北部的战略要地。
“迪伯尔要塞是丹麦在石勒苏益格地区的最后一个主要据点,由十座相互连接的堡垒组成,形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丹麦人在1848-1850年的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后对其进行了加强,使其成为比丹讷维克更为坚固的防线。”
陆军大臣德根菲尔德伯爵插话道:“据我所知,迪伯尔要塞的建造借鉴了现代防御理念,能够更好地抵抗火炮攻击,不同于丹讷维克那种过时的防线。”
“是的,伯爵阁下,”副官克勒内维耶上校确认道,“但我们的工程师已经对其进行了详细勘测,认为通过集中火力和有组织的突击,仍然可以攻破这一防线。”
他继续指向地图上标注的炮兵阵地:“目前,普鲁士、奥地利汉诺威三国联军已经部署了超过500门火炮,其中包括最新的克虏伯钢制后膛炮。我们计划进行至少五天的猛烈炮击,摧毁丹麦人的主要防御工事和炮台,然后发起全面进攻。”
财政大臣布鲁克男爵关心的同时有些肉疼地问道:“这次炮击的弹药消耗量和成本估计是多少?”
“根据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报告,预计消耗约8万发各类炮弹,成本大约为230万弗洛林。不过由于有汉诺威王国帮我们平摊,而且还有普鲁士的炮兵,估计会比预计的成本低很多。”克勒内维耶回答,然后补充道:“同时相比于长期围城或强攻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后续费用,这样的投入被认为是值得的。”
弗朗茨皇帝微微点头,显然认同这一判断,相比于强制攻城导致的士兵伤亡,几发炮弹的成本还是便宜许多的,而且他本来就是一个大炮兵主义者,火炮是战争之神这一点直到21世纪都没有改变。
“继续。丹麦军队的状况如何?”
“根据我们的情报,丹麦人约有两万名士兵驻守迪伯尔要塞,大部分是从丹讷维克撤退的部队。他们的士气受到了撤退和指挥官更换的影响,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
“他们的后备兵员方面如何?”弗朗茨眯起眼睛问道。
陆军大臣德根菲尔德伯爵回答:“按照之前我们的推测,最多还有两万余名民兵,他们的人口就这么多,而且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的德意志人又不会参加丹麦军队,他们的战争潜力就到这一步了。”
“施默林,丹麦方面现在会不会得到外部支持?”弗朗茨转头看向自己的外交大臣,问道。
“陛下。英国和法国虽然对丹麦表示同情,但目前没有直接军事干预的迹象。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勋爵发表了支持丹麦的言论,但这更多是为了国内政治需要。俄国就跟我们之前商议好的保持中立,他们马上就要彻底扑灭波兰起义了,这场起义耗费了他们积攒多年的金钱和元气,短时间肯定不敢在欧洲大陆动兵。”
弗朗茨皇帝轻轻敲了敲桌面:“所以,从外交角度看,我们和普鲁士有充分的自由来完成这场战争,至少在短期内不必担心外部干预。”
“是的,陛下,”外交大臣施默林确认道,“但我们也应该留意英国的态度变化。如果战争拖延,或者我们的目标超出了最初的宣言范围,英国可能会改变立场。”
“陛下,”首相布尔伯爵插话道:“最好这场战争能在北美战争和平谈判结束之前就定成事实,要不然英国佬肯定会搅局的。”
“拿破仑三世倒是对丹麦发表了支持的讲话,还送了几杆步枪。”外交大臣施默林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头顶,摇摇头,“但是他们和我们在北美还有一致的利益,他们不敢在丹麦问题上得罪我们。而且我们师出有名。”
“等会再说北美的话题。克勒内维耶,请继续。”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