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武侠修真>让哈布斯堡再次伟大!> 第323章 塞尔维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3章 塞尔维亚(1 / 2)

1867年1月中旬,沉寂许久的奥地利军队对塞尔维亚公国展开了进攻。

奥地利第七军指挥官约瑟夫·冯·菲利波维奇男爵站在一处山坡上,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贝切伊小镇的城廓。他的副官递上一杯热腾腾的朗姆酒,男爵小啜一口,满意地点点头:“看来塞尔维亚人并不打算在野外与我们决战,这些小城他们也都放弃了,很明智,但也无济于事。”

“先遣队已经确认,塞尔维亚人正在贝尔格莱德集结,“副官汇报道,“情报显示他们已经动员了近十三万人,可能更多。”

菲利波维奇有些惊讶:“十三万?他们从哪儿找来这么多兵?”

“几乎征召了所有能拿起武器的男丁,大公似乎在孤注一掷。”

菲利波维奇男爵摇头轻笑:“这不是军队,这是一群拿着锄头的农民。我们的'毁灭者'会教他们什么是现代战争的。”

当奥地利军队的兵锋顺利抵达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郊外时,侦察兵带回了更详细的情报。塞尔维亚军队的武器装备状况令奥地利军官们大跌眼镜。

“他们只有大约一万多条米涅步枪,其余的都是老旧的滑膛枪,甚至有人拿着祖传的老式火绳枪。至于火炮,数量极少,并且都集中在首都附近的防御工事上。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好像很大方的摆出来,以至于让我们这些侦察兵都能远远看到。”

副官问道,“能大致上辨认出是什么型号的火炮吗?”

“呃,大概是一些前装滑膛炮,青铜炮,估摸着应该是奥斯曼人淘汰的,看样子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

指挥官菲利波维奇男爵大笑起来:“这是要用古董对抗我们的新式克虏伯火炮吗?”

塞尔维亚人的处境确实尴尬。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塞尔维亚长期以来都在奥斯曼的控制之下,而奥斯曼帝国同时也在提防着这个不断谋求独立的公国。现在面临奥地利帝国的威胁,昔日的敌人不得不联合起来。

多年来,奥斯曼帝国在贝尔格莱德维持着几千人的驻军,主要是为了牵制塞尔维亚人的独立倾向,同时也是抵御奥地利可能的进攻,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在第二次近东战争爆发后,伊斯坦布尔迅速派遣了一万多人增援贝尔格莱德。与此同时,塞尔维亚方面利用两个多月的扩军时间,准确说已经将自己的军队膨胀到了十五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在贝尔格莱德郊外的塞尔维亚军营里,新招募的士兵们排着长队领取武器。负责发放的军官满头大汗,面对不断抱怨的新兵,他几乎要发疯了。

“这是什么破枪?我爷爷用过的都比这个好!”一个高大的农民举着一把锈迹斑斑的火绳枪抱怨道。

军官不耐烦地挥挥手:“要么拿着这个,要么空手去面对奥地利人的刺刀!没得选!”

对于一个只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农业国家,动员十几万人已经是极限。按照军事理论,一个国家通常能够动员总人口的3-5%作为常备军,而塞尔维亚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比例。贝尔格莱德周围的农村几乎见不到青壮年男子,全都被征召入伍。

武器装备的短缺是最大的问题。米涅步枪早已分配给了原本的正规军和一些最新招募的新兵,但随着动员规模的扩大,滑膛枪的储备也很快见底。奥斯曼人也没有准备那么多武器,于是猎枪、火绳枪、燧发枪等各种陈旧武器都被拿了出来。

在王宫内,大公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甚至打开了自己的珍宝收藏室,拿出一把精美的手枪,递给身边的卫队长:“认得这是什么吗?”

卫队长小心翼翼地接过,仔细端详:“这是...法国'ANIX'型燧发手枪(拿破仑时期法军主要装备)?”

大公骄傲地点头:“没错,这是我在巴黎流亡时期,贝里伯爵送我的,据说是拿破仑皇帝亲手使用过的。而现在,它将成为我们抵抗奥地利侵略者的武器之一。”

“我将他交给你,我亲爱的米哈伊洛维奇!”

卫队长米哈伊洛维奇张口结舌,不知该说什么好,最后干巴巴说了句,“感谢大公,塞尔维亚万岁!”。

他心里明白,用这种古董武器对抗奥地利的现代军队,无异于以卵击石。不过在这种时刻,每一把能够射击的枪都是珍贵的,毕竟后期扩充的军队甚至连燧发枪都没有,只能拿着长矛砍刀啥的了。

贝尔格莱德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有“巴尔干之门”的称号,谁控制了贝尔格莱德,谁就能控制通往巴尔干半岛的主要路线,这是个要塞化城市,不过这个要塞是指的19世纪前的要塞,塞尔维亚谋求独立自治之后,奥斯曼人也不敢花钱进行现代化改装,而塞尔维亚人自己则是没钱。

在贝尔格莱德城堡的会议室内,大公奥布雷诺维奇三世、首相伊利亚·加拉沙宁和军方将领们围坐在一张破旧的地图前,气氛凝重。

“根据侦察兵的报告,奥地利人至少带来了五十门新型重炮,“陆军总司令米洛什·彼得罗维奇将军用沉重的语气说道,“我们的城墙根本无法抵挡他们的轰击。”

房间内一片沉默。大家都明白,塞尔维亚沦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但是,为了展现出塞尔维亚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战价值,他们不可能一枪不开就全部逃跑,要不然连战后当大国狗腿子的机会都没有。

首相加拉沙宁敲了敲桌子:“我们必须坚守,至少要守住贝尔格莱德三个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胜利。同时,我们需要立即开始疏散平民,妇女、儿童、老人统统撤离。”

大公点点头:“我的家眷和部分内阁成员将前往伊斯坦布尔。加拉沙宁,你最好开始准备组建流亡政府的事宜。”

加拉沙宁摇摇头:“不能是伊斯坦布尔,那地方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我们应该在伦敦或者巴黎组建流亡政府,争取英法的支持。”

大公沉思片刻,最终点头同意了首相的建议。会议结束后,贝尔格莱德开始了大规模的准备工作。

贝尔格莱德原本有三万多常住人口,在巴尔干算是大城市,但以全欧洲的标准来看,只能算是中偏小城市。然而,在战争爆发后的两个月里,这座城市的人口已经膨胀到了八万多人:两万左右的奥斯曼士兵,剩下的基本都是塞尔维亚新扩充的军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