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1871年12月份,普法双方从战争爆发到现在是七个月了,战火从夏天烧到了冬天,从边境烧到了法国腹地。
普鲁士的军队素质跟炮兵素质跟历史上一样比法军优秀的多,在总参谋长毛奇将军的指挥下,普军采用了经典的“分进合击”战术,多路大军如同精密的齿轮般协同作战。
法国人丢了卢森堡、雷泰勒、色当、第戎、贝赛松等许多城市,大概是法国领土面积的八分之一的国土沦陷。
上述地区有很多不仅是法国的工业重镇,还是重要的农业产区。失去它们,意味着法国的战争潜力大大削弱。
不过,这次法国并未崩溃。拿破仑三世虽然在军事上屡遭挫败,但在内政上展现出了铁腕。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月底,他就宣布全国进入戒严状态。巴黎的街头巡逻队增加了三倍,任何五人以上的集会都需要事先申请。报纸受到严格审查,只能刊登政府批准的消息。
波旁派试图利用战争失利煽动民众,他们在南部省份散发传单,声称这是暴发户带来的灾难。但宪兵队的反应很快,短短一个月内就逮捕了三百多名波旁派分子。共和派也不甘寂寞,他们在工人区组织秘密集会,宣传建立共和国的理念。但在严密的监控下,这些活动始终无法形成规模。
反而是许多民众踊跃参军,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征兵站前排起了长队,从十六岁的少年到五十岁的老兵,都主动要求参军,来抵御普鲁士的进攻。就连一向反对皇帝的巴黎大学生也暂时放下了政治分歧,成立了学生军团。
里昂毕竟是一座拥有四十多万人口的大城市,普鲁士腓特烈·卡尔亲王的第二集团军跟赶来支援的法军打成了巷战,这倒是谁也没想到,现在这座城市还在争夺中。
普鲁士人开始攻城和攻击堡垒之后,发现了他们军备上的一个致命缺陷——缺乏真正的攻城重炮。
普军装备的主要攻城火炮是180毫米臼炮和120毫米加农炮。这些火炮在野战中表现优异,但面对坚固的城防工事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城墙、土垒还有混凝土、房屋都是他们的工事。
(这在原本的历史线是克虏伯公司负责的,不过弗朗茨挖了墙角,目前只给他们C61、C64型后膛炮,口径大概是80,这些火炮在野战中确实表现出色,射程远、精度高、射速快,但用于攻城就远远不够了。)
腓特烈·卡尔亲王在指挥部里急得团团转。他派人紧急联系柏林,要求调拨更大口径的火炮。但得到的回复令人失望——普鲁士军火库里最大的也只有180毫米炮,而且数量有限。要想攻克里昂这样的大城市,至少需要210毫米以上的重炮。
就在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向奥地利求助。
...
十二月中旬的一个清晨,一列装饰豪华的专列正驶向里雅斯特。车厢里,奥地利皇帝弗朗茨正在处理公务。窗外的景色从多瑙河平原逐渐变成了喀斯特高原,再到亚得里亚海的蔚蓝海岸。
“臼炮?”弗朗茨放下手中的文件,抬起头来。外交大臣施墨林男爵刚刚将一份来自普鲁士的紧急申请放到他面前。
“是的,陛下。”施墨林男爵点点头,然后用双手在空中画了个大圆,“超重型臼炮,或者说攻城炮。普鲁士方面说我们有210毫米臼炮,希望能够购买或租借一批。”
车厢微微晃动,但并不影响交谈。这节特制的办公车厢装有最新的减震系统,即使在高速行驶中也能保持相对平稳。
“这我记得倒是有。”弗朗茨若有所思地看向坐在对面的陆军大臣德根菲尔德伯爵。
德根菲尔德伯爵是个典型的老派军人,留着精心修剪的八字胡,军服上的勋章在晨光中闪闪发光。他先是转头对副官低声吩咐了几句,然后转回来说道:“的确有,陛下。我们不仅有210毫米的臼炮,甚至还有240毫米的超重型臼炮,另外还有五门280毫米实验性臼炮。这些都是克虏伯公司跟斯柯达兵工厂合作研发的成果,能够在4到6公里的范围内有效轰炸阵地和城防工事。”
说到这里,德根菲尔德伯爵回忆起来。他清楚地记得上个月的那次红蓝军演。当时他亲自观摩了演习,负责防守的蓝军按照最新的工事标准挖掘了战壕,修筑了掩体,布置了障碍。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样的防线至少能坚守数天。
然而,当红军的重型臼炮开始轰击时,情况完全出乎意料。第一轮齐射就在蓝军阵地上砸出了几个大坑,泥土和碎石飞溅到几十米高。短短几分钟内,精心构筑的土木工事就被轰得七零八落。蓝军指挥官不甘心,连夜用混凝土加固了工事。但第二天的轰击证明,即使是混凝土掩体,在240毫米炮弹面前也不过是稍微坚固一点的靶子。
“威力确实惊人。”德根菲尔德伯爵回忆道,“一发240毫米炮弹就能在地面上炸出直径十米的大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震碎百米内的窗户。如果命中建筑物,基本上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副官这时送来了一个皮质文件夹。德根菲尔德伯爵打开它,取出几张照片放在桌上。照片上是各种型号的重型臼炮,炮管粗大,炮架厚重,旁边站着的士兵显得格外渺小。
“不过,陛下,施墨林男爵阁下。”德根菲尔德伯爵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这些超重型火炮按照我们的防御协定,是不需要出售给普鲁士人的。实际上,即使是120毫米野战炮,也是我们准备在下一步谈判时使用的筹码。至于210毫米和更大口径的火炮,那完全是禁区,我们不能出售。”
施墨林男爵皱起了眉头,显然对这个答复不太满意。
“呃,陛下。”德根菲尔德伯爵注意到皇帝脸上的疑惑表情,连忙补充道,“您可能忘记了,这也是您亲自下达的命令。”他指着桌上的照片,特别是那门巨大的240毫米超重型臼炮,“您曾经明确指示,我们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一向是不得向外国流传的。即使是我们合作最密切的盟友俄国,目前也只有120毫米野战炮的出售项目。更高级别的155毫米榴弹炮,也只是在第二次近东战争时卖了一些应急,战后就立即禁止了。”
“哦,我想起来了。”弗朗茨恍然大悟地拍了下额头,“是有这么回事。当时我们分析认为,有了这些重型臼炮,传统的阵地防御战术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我下令将这些武器列为最高机密,严禁出售。”
车厢里一时陷入沉默,只有火车轮与铁轨的有节奏的撞击声。
“那要给吗,陛下?”外交大臣施墨林男爵打破了沉默,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
“不行,不行。”弗朗茨思考了片刻,还是坚决地摇了摇头。他心里很清楚,普鲁士的军事潜力有多么可怕。在原本的时空线上,普鲁士人展现出的战斗力简直令人胆寒。好不容易在这个时空通过各种手段,在军备和人口上给他们加了一些枷锁,现在可不能轻易打开。
“但是我看普鲁士人那边挺着急的。”施墨林男爵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脑门,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他们围攻里昂已经一个月了,毫无进展。攻打其他城市和堡垒要塞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现有的火炮根本摧毁不了法国人的防御工事。如果我们能提供帮助,不仅能卖个好价钱,还能加深两国的友谊。”
“而且,陛下。”施墨林男爵眼珠一转,想到了一个折中方案,“我们不是还有实验性质的280毫米臼炮吗?既然那是最新型号,给他们210毫米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技术上已经落后一代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