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以为自己大器晚成,终于有人赏识,于是欣然前往永王的军营,为永王歌功颂德。
谁知,永王招兵买马,本就是暗藏逆反之心,永王擅自带军东巡,皇室立即挥军征剿,永王兵败,李白受此牵连,在浔阳入狱。
宋若思和崔涣全力营救李白,李白成为了宋若思的幕僚,他为宋若思写文表,文采深受宋若思赞叹,宋若思因此向朝廷举荐李白,不想埋没了人才。
但是,曾为“叛王”效力,这是政治立场问题,这样的污点,怎可能因为才华而一笔抹过?宋若思差一点因为举荐李白受责罚。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李白终究还是被判长流夜郞!
要不是在往夜郞的半路上、走至白帝城时,恰好遇上唐肃宗大郝天下,估计59岁的李白即使有命能走到夜郞,也会在服劳役的艰难岁月中很快丧命。
李白这一次重获自由后,没敢奢望仕途了,之后的日子到处访友交流,依傍着友人生活。
李白61岁时,生病了没钱医治,只得投奔在当涂当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在62岁时病死,李白的身后事,还是由李阳冰帮忙打理。
李白的一生,是满带遗憾的,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写了《临终歌》,头两句是这样的: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意思是说:大鹏奋飞啊,威震过八方;但是到了中天,翅膀被摧折,无力再飞了。
李白从年少时渴望象大鹏一样“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到临终时,感伤自己象大鹏飞至中天猛然被外力折翅,人生的高低起伏,真令人为之感叹不已。
一如贺知章言,李白是“谪仙人”,天生奇才、性格纯真,他只应在九天之中,与彩虹共舞,不适合复杂黑暗的人间。
李白虽有满腹才华,但在残酷的政治角斗场上,既无家世后台撑腰,自身又无可供披戴的铠甲,怎会不被打得伤痕累累?
李白人到中年,才正式入仕,前半生他根本没有接受过半点官场潜规则的教育;他的知己好友虽遍天下,但远水始终救不了近火。
人生关键的几步,没有人从中提携点拨,是李白一生仕途悲剧收场的原因。
萧老爷是用李白作例子,告诉儿子:在乱世,平安地度过一生,远比求而不得、颠沛流离要幸福。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