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我听了萧遥剑说起他的父亲萧老爷,说萧老爷曾很详细地解说了李白与王昌龄之间的友谊。
萧遥剑想念自己的父亲,一个上午都在独自神伤,我没打扰他,我也在努力想明白一些事情。
我在想:萧老爷用李白和王昌龄的人生事例,想向儿子说明什么人生道理?
说起来,李白的一生经历,可以用不羁自由和颠沛流离作概括。
李白少年成名,没参加科举考试,但一直没停止进入仕途的梦想。
李白入仕即巅峰,他的仕途最辉煌、也是唯一一次的入仕,就是在唐玄宗身边做翰林;皇帝想有一个文章了得的才子,随时为皇帝歌功颂德。
这份奴才的活儿,李白不屑做。
李白年轻的时候,写了《大鹏赋》,希望自己能像大鹏一样“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李白一生自诩为“大鹏”,天性热爱江河湖海和山川大地,自由的灵魂随着翅膀的高飞,而越发张扬。
他放浪形骸久矣,根本不可能亦不适合困在笼子里。
有一天,皇帝召见,李白竟然前一晚饮得太醉,第二天起不来应召!
李白的文章才华,让许多人嫉妒,而他受到皇帝的重视,亦让许多人忌恨,因此他的行为不端被有心人在皇帝面前无限放大。
唐玄宗听得多这些负面的言语,从开始时的不相信,到后来潜移默化,心里也认同了,就赐金,让李白离开。
不足一年,李白的仕途之路就中止了,但他没有因此消沉,在《上李邕》诗中,激昂地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李白此刻还以为凭自己的才华,有朝一日一定会遇上识货之人,到时不但可以养家糊口,更重要的是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
李白终究还是天真了!
当永王“三顾茅庐”,请李白入幕的时候,李白已经57岁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