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第165章 阁老齐心劝同僚,报传民心希仪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5章 阁老齐心劝同僚,报传民心希仪归(2 / 2)

翰林院的年轻官员大多是新科进士,眼高于顶,觉得自己是“天子门生”。

一开始还不服气,纷纷嚷嚷:“一张民间小报,凭什么管咱们文官的事?”

“陛下这是在纵容百姓妄议朝政!”

直到李东阳拿出最新的大明报,指着“百姓骂刘大夏是秦桧”的内容,冷冷道:“你们要是再摆烂,再拿祖制当挡箭牌,将来你们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这报纸上,被百姓戳着脊梁骨骂,到时候,你们的功名、脸面,一文不值!”

这话一出,翰林院的官员们瞬间蔫了。

一个个低下头,再也不敢吱声,纷纷承诺:“以后多写务实的策论,不再空谈理论了。”

另一边,杨一清先去了吏部和兵部。

吏部尚书马文升本就支持陛下的给事中改制。

听完杨一清转述的陛下的话,当即拍着胸脯表示:“应宁兄放心,我这就下公文,把‘办实事’纳入官员考核,以后谁要是混日子,直接降职贬官,绝不姑息!”

兵部的官员因为刘大夏的事早就慌了神,个个提心吊胆,生怕被陛下迁怒。

杨一清一说“陛下只收拾不办事的,愿意做事的照样重用”,他们连忙表态:“我们这就加急调拨粮草冬衣,三天之内,一定把大同边军的补给送到位!”

不过也有硬骨头。

户部侍郎张泰,仗着自己是先帝宠臣,当年深得弘治爷信任。

梗着脖子,一脸不屑地说:“文官自有文官的体面,岂能被一张街头小报牵着鼻子走?陛下年轻,一时糊涂,我们这些老臣,不能跟着糊涂!”

杨一清也不劝,只是冷冷地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嘲讽:“张大人既然这么有骨气,那我就不打扰了,你等着陛下亲自找你谈话吧。”

说完,转身就走,连多余的一个字都懒得说。

张泰看着杨一清的背影,气得脸色铁青,却也不敢追上去争辩,只能在屋里来回踱步,心里又气又慌。

忙活了整整一个下午,太阳都快落山了,李东阳和杨一清才各自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内阁碰头。

杨一清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灌了一口热茶:“劝了二十多个核心官员,有十八个听进去了,当场就表态会踏实办事,剩下的几个,要么是老糊涂油盐不进,要么是太自负,觉得陛下不敢动他们,估计得等陛下亲自敲打,才能老实。”

李东阳叹了口气,眼里带着几分疲惫,却也有几分欣慰:“能劝醒大半就不错了,剩下的那些顽固派,迟早会被陛下清理掉,咱们尽到首辅和次辅的责任就行。”

他转头看向窗外,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泛着温暖的光。

李东阳心里松了口气——至少内阁和六部的核心官员已经明白陛下的意思,短期内不会再出乱子,大明的朝堂,总算能往务实的方向走了。

至于那些还在做梦的顽固派,就让他们自食恶果吧。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京师的街头就热闹起来,比平时早市的人还多。

薄雾还没散,卖报的小孩、乞丐,还有打扮成普通百姓的太监,就捧着一叠叠崭新的大明报,分散在各个街口。

清脆响亮的吆喝声穿透晨雾:“卖报咯!新鲜出炉的大明报!”

“五文钱一张,看陛下说‘文官要为百姓服务’!”

“看吏部考核办实事!看大同边军新补给到位咯!”

第一个围上来的,还是昨天那个挑菜担的老农。

他放下担子,从怀里掏出皱巴巴的五文钱,笑得皱纹都堆了起来:“给我来一张!昨天的报我让街口的秀才念了,陛下说得对,当官的就该为咱们百姓办事!今天我再听听,还有啥好消息!”

旁边的秀才也挤了过来,迫不及待地买了一张,摊开报纸就大声朗读起来,声音洪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上面写着‘吏部新规:官员考核重实绩,空谈祖制者降职’!还有‘兵部加急调拨,一万石粮食、三千件冬衣已送大同’!好啊!陛下这是真要让文官动起来了!这才是咱们大明该有的样子!”

不到半个时辰,一万份报纸就被抢售一空。

有的百姓没买到,围着卖报的小孩急得直跺脚:“怎么这么快就没了?明天还来吗?我们提前预定行不行?多给你两文钱都行!”

卖报的太监连忙摆手,笑着喊道:“明天肯定来!以后每天都有新报,保证让大家知道朝廷干了啥,知道谁在办实事,谁在混日子!”

百姓们欢呼起来,有的拍着巴掌叫好,有的拿着报纸互相传阅,有的凑在一起讨论:“以后再也不怕当官的糊弄咱们了,有陛下和这报纸盯着,他们不敢不办事!”

“跟着这样的陛下,日子肯定能好起来!再也不用怕蒙古人抢粮,不用怕贪官克扣赈灾粮了!”

街头巷尾都洋溢着久违的热闹和希望,连空气里都带着一股振奋的气息。

而此时的京郊大道上,沈希仪正骑着一匹枣红色的战马,带着五百精兵,朝着保定府的方向疾驰。

已经走了八九天,将士们身上的银甲沾了些尘土,却依旧挡不住眉宇间的英气和锐利。

马蹄声踏在石板路上,“噔噔噔”响个不停,像一阵急促的鼓点。

“总兵!前面就是保定府的地界了!”

前锋士兵骑着马飞快地跑回来禀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手指着前方:“您看,远处就是保定府的城墙!”

沈希仪勒住马缰,战马扬起前蹄嘶鸣一声。

他抬头望去,远处的保定府城墙在晨雾中隐约可见,轮廓雄伟,城门口似乎聚集着不少人,像是在等着什么。

他心里一暖,想起出发前陛下亲自召见他时说的话:“希仪,保定府刚经历贪腐案,百姓流离失所,王守仁和徐延德虽然能干,但缺个能镇住场面的武将,你带着镇朔剑去,帮他们稳住局面,安置好灾民,清理干净贪腐余党,让保定府的百姓早日过上安稳日子。”

他摸了摸腰间悬挂的“镇朔剑”,剑鞘冰凉,却带着帝王的威严和信任。

又想起怀里要交给王守仁的旨意,嘴角勾起一抹坚定的笑容:“加快速度!天黑前一定要赶到保定府,别让王大人和徐大人等急了,更别让保定府的百姓等急了!”

“是!”

五百名士兵齐声应道,声音洪亮,震得路边的树枝都摇晃起来。

他们催马加快了脚步,战马奔腾起来,扬起阵阵尘土,朝着保定府的方向疾驰而去。

沈希仪骑在战马上,看着越来越近的保定府城墙,心里既期待又有些担忧——不知道王守仁和徐延德把保定府打理得怎么样了?灾民是不是都安置好了?那些贪腐的余党有没有彻底清理干净?百姓们能不能过上安稳日子?

他握紧了手里的缰绳,暗暗发誓:一定要把陛下的旨意带到,和王守仁、徐延德一起,把保定府治理好,肃清贪腐,安置好灾民,让保定府恢复往日的繁华,不让陛下失望,更不让保定府的百姓失望。

夕阳渐渐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大道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五百精兵的身影在阳光下渐渐靠近保定府城墙,城门口的人似乎也看到了他们,开始挥舞着手臂欢呼起来,声音顺着风飘过来,带着喜悦和期盼。

一场关于保定府的新治理,一场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新征程,即将在沈希仪的归来中,正式拉开新的序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