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出征,你还是主帅,他们都受你辖制,这应该没问题了吧?”
丘福想了想道:
“也罢,既然陛下决定了,那我便让静安候王忠,安平侯李远,加入军中,和臣走一遭鞑靼吧。”
在丘福口中,此次攻打鞑靼,仿佛就像是一次郊游般轻松。
朱棣看到他的态度,心中有些忐忑,耐心劝告道:
“虽然你为统帅,但如果战局发生变化,切忌独断专行,多和手下商议为好。”
当着朱棣的面,丘福自然不能表现得太自大,急忙点头称是:
“陛下说的是,臣都记住了。”
朱棣面色一喜:
“好!”
“十日之后,朕便为诸位将军践行,祝你们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
两个月后,十万明军骑兵,已经深入草原深处,虽然有着大概的进军方向,但其实丘福并无法确定鞑靼主力的位置。
草原上的牧民,本就对大明军队心中敌视,恨不得见到他们就跑,更不要想从那些人口中问出什么靠谱的情报了。
不过,几个月的行军,也不算是全无收获,发现明军进入草原后,鞑靼先后派出了十几支游骑,骚扰试探,但无一例外都被丘福击溃了。
屡战屡胜,不但给丘福积累了大量的信心,也让他的心里越来越烦躁。
他毫不怀疑,自己手下的十万精兵,能够轻易击败鞑靼人的主力。
唯一苦恼的是,就是找不到鞑靼人的主力在何处。
十万大军,光每日消耗掉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旦军粮吃光还没有找到对方主力决战,那回京后怎么和陛下交代?
然而,鞑靼人似乎猜到了他的心声一样,丘福越急,对方偏偏越是躲着他,反过来让丘福的心中更加焦急。
虽然鞑靼人神出鬼没,但作为草原的部落,通常是临河而居,毕竟在荒芜的草原中,水源是十分重要的资源。
无论人还是牲畜,都无法或缺。
明军进军时的阶段性目标,也定在了几条河流处,距离丘福进军方向最近的一处,便是胪朐河。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此处驻扎着鞑靼大汗手下,几个战斗力最强的部落,他们盘踞在这块水草丰美的地方,将此地当成了自己的私产。
丘福很有信心,即使在这里找不到鞑靼人的主力,至少也可以沉重的打击一下鞑靼大汗手下的部众,提高明军的士气。
如果在对战中,还能抓到一些重要人物,从他们口中问出鞑靼大汗和太师的具体位置,那就更好了!
他将自己的计划和手下的将领们提起,大家纷纷表示支持,十万大军也用最快的行军速度,直奔胪朐河。
似乎,丘福的猜测是正确的,大军刚刚接近目标,就遭到了鞑靼人多支部队的袭扰,不过由于人数有限,对方往往还没发起正式的冲锋,就被明军冲散了。
一般情况下,有了先头部队的侦查,意味着后面必然隐藏着主力和蒙古人中的重要人物。
如此一想,丘福心中决战的渴望更加迫切,他嫌弃大军行军速度太慢,也嫌后方的辎重营累赘,自顾自带着一万左右的骑兵,率先冲到了前方。
在胪朐河畔,丘福和手下的军队,遭遇了鞑靼人的顽强抵抗。
虽然这支敌军不是鞑靼主力,但战斗力同样不容小觑,加上不下万人的兵力,丘福居然一时无法取胜。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