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确实误国。
对朝政,向来是党同伐异。
对国家,趁着朱由检刚登基,刚灭掉魏忠贤的势力,赶紧取消或者降低了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叶税等税负,直接性的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单一,只能依赖于普通农民的农税,就连加征剿饷、练饷,也是加在农民头上的。
朝廷财政赤字,又加征,再加上天灾不断,直接导致农民造反,连年起义。
东林党人代表的就是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的利益。
你以为的清流,家中清贫,只有几亩薄田,一年也吃不上几顿好的,每月就靠着朝廷那点微薄的俸禄过活,武死战,文死谏,巴不得皇帝把我杖毙在午门外!
实际上的清流,媳妇儿是名门之后,老师是某学大家,自己还有许多门生故吏,出门从来不带钱,不是没钱,而是吃饭根本不需要他掏钱,扬州的瘦马我见犹怜,巴不得皇帝把他贬官回江南!
别看黄道周好像过的很清贫,也没听说他家有什么产业,一些记载中,还反而说他们家生活并不富裕。
但实际上,黄道周的妻子蔡玉卿,不仅是大家闺秀,还是理学家蔡烈的后人,十岁能文,喜爱读书,字、画、诗均有造就,妥妥的书香门第。
就问你,哪个普通人能这样?
而且,黄道周的儿子,长子黄中是锦衣卫指挥使,二子黄成也是千户,三子黄和是尚宝丞,四子黄平是中书舍人。
别的也就算了,但锦衣卫指挥使就穷不到哪去。
所谓的穷,所谓的清贫,其实是跟那些地主豪强相比,跟普通人比起来,简直富的不能再富。
都说大明朝出了个海瑞,又是清官,又有气节,清贫过活,勉强维持生计,但事实上,他们家里有几十亩田!
几十亩啊!
你管几十亩田叫勉强过活?
只有一亩二分田的农民哭晕在茅房。
像海瑞这样的人,放到后来,叫土豪,叫地主。
别说卖田了,这几十亩田租出去也比他在朝廷当值的俸禄还高。
海瑞都这样了,黄道周的家产可能比海瑞还少吗?
当然,有没有钱,家底是否丰厚,其实也不重要。
甚至,是不是东林党也不重要。
正如那句话说的一样,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不能因为东林党误国,就把所有东林党一杆子打死。
东林党中,有卖主求荣,头皮痒,水太凉的寡头,但也有像黄道周这样抗清殉国的民族英雄。
人们往往喜欢给历史人物贴标签,但这个标签仅能凸显一二特质,甚至有可能是人家故意立的人设,你若觉得这个标签就是那个人的全部,那只能说想多了!
非黑即白的情况,只会出现在爽文中。
“黄道周!”朱由检敲着桌面,他并不知道东林党的人都有哪些,但恰巧,这个黄道周,他正好知道。
几次贬,又几次用。
他唯一看重黄道周的,可能就是对方编修的能力了,其余的,狗屁不通。
想不到,最后还能抗清殉国。
是不是要启用一下他呢?
要不从江西调回来,官复原职?
可想想还是算了。
等以后再说吧,现在朝堂上,没有他的位置。
现在重点是朱聿键。
如果不是生死簿上显现出了生平,朱由检都不敢相信,堂堂天潢贵胄,竟然被个太监折磨的几欲濒死?
他脸色有些黑。
就算朱聿键被他下狱,那也还是天潢贵胄,是他老朱家的血脉,是太祖皇帝的后嗣,你一个太监,是怎么敢去折磨索贿的?
他敢保证,绝对不是他派遣的太监去折磨朱聿键,也没必要让太监去找一个唐庶人索贿。
就算朝廷再缺钱,也不会找一个庶人去要。
反之,他把唐王爵位都封给朱聿鏼了,就算真的穷到尿血了,也只会去找朱聿鏼,而不是朱聿键。
这事,绝对与他无关,所以……
“承恩!”朱由检寒声开口。
“主子!”王承恩再次进门,低头候旨。
朱由检眼神发寒:“让曹化淳带着几个锦衣卫,去凤阳中都,严查守陵太监,但有索贿动私刑者,严惩不贷。”
顿了顿,又继续道:“另外,念在罪宗朱聿键一心为国,并无大过,免去守陵罪责,让锦衣卫护送入京!”
王承恩一愣。
他想不明白皇帝怎么忽然就提到了朱聿键?
不过,他只听命办事即可。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