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秋,在皇帝唐治的鼎力支持和战略部署下,大理名将苏定圆等率军于邺咥河大破西突厥沙波罗可汗,西域平定,理帝国疆域向西拓展至极致,威震遐迩。
捷报传回洛安,举国欢腾。
唐治志得意满,深感自己文治武功,已臻盛世。
就在这四海升平、捷报频传的欢庆气氛中,永徽九年十一月,皇后林思宁在钟粹宫产房顺利诞下一位小公主。
生产的过程颇为顺利,孩子哭声洪亮,健康红润。
唐治大喜过望。
嫡子聪慧绝伦,已立为储君,如今又添嫡女,正是龙凤呈祥,国运昌隆之兆。
他抱着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女儿,越看越爱,当即下旨:
“皇后林氏,柔明婉顺,贤德淑慎,诞育皇嗣,功在社稷。所出嫡女,朕心甚悦,特册封为永宁公主,赐食邑三千户,愿我儿永享安宁,福泽绵长!”
“永宁”二字,既寄托了父亲对爱女一生平安顺遂的美好祝愿,似乎也暗合了此刻大唐边境永宁、海内承平的盛世景象。
思宁靠在榻上,看着兴奋的皇帝和红通通皱巴巴很丑的女儿,脸上露出温柔而疲惫的笑容。
之后的某日里,她趁着女儿在身侧躺着,身边只有白露一个心腹宫女守着,吩咐她转身给自己倒杯温水的间隙,立马取出一丸不大的启智丹喂入女儿小嘴里。
丹药入口即化,小公主咂咂嘴,很快沉沉睡去,呼吸均匀。
思宁轻轻抚摸着女儿细嫩的脸颊,目光幽深。
她会给予这个孩子最好的教养和关爱,让她聪慧明理,一生无忧。
大理的公主,相对来说,受宠的都挺自由的。
想来,小家伙以后定会过得很好的。
窗外,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棂,洒在母女身上,一片静谧祥和。
转眼就是十个月过去
深秋午后的钟粹宫书房,暖阳透过雕花木窗洒落一地碎金。
五岁多的小太子唐昭端坐在特制的矮书案前,稚嫩却清晰的背诵声在殿内回荡。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洲洲!”
一个奶声奶气的学话声突然打断了他接下来的句子。
小太子唐昭立刻抬起头,那双酷似皇帝唐治的明澈眼眸里没有丝毫被打扰的不悦,反而漾起温柔的笑意。
这么温柔一笑,就更像皇帝唐治这个父皇了。
只见乳母抱着才十个多月大的永宁公主站在门边,正有些忐忑地请罪。
“无妨,”小太子声音还带着奶气,语气却已初具储君的温和与威仪,“是永宁来了。抱进来吧,莫要在门口吹风。”
乳母这才松了口气,小心翼翼地将穿裹得厚厚的小公主放在小太子唐昭身旁特意铺设的厚软地毯上。
永宁公主挥舞着白胖的小手,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追随着哥哥的身影,“哥哥!”
小永宁到底是服用过启智丹的,如今已经会说话,会认人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