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了。”民政长官揉了揉发红的眼睛,不知是因为烟雾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还有几批啊?”中校继续问,视线却没有离开那些排成长队的人群。
民政长官叹了口气:“大概再过二十天,最后一批就没了。”他的声音里有一丝说不清的情绪。
“我说,你这个市长,还能管几个人啊?”中校突然转向市长迈尔,露出一个略带讥讽的笑容。
市长苦笑一声:“哈哈哈,马上成光杆司令了。我刚来的时候,这还有六千多号人呢。“他指了指城市的方向,“送完最后一批,大概就只剩下五六百了吧。”
从他的角度可以看到,小城的街道上已经杂草丛生,几条野狗在空荡荡的市场上游荡,寻找着剩余的食物。窗户大多关闭,只有几家商店还亮着灯,那是留下来的商人在做最后的清仓。
中校边看着眼前的一幕,边问:“没人就没税,上面咋想的?”
市长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明:“这还不简单,这些地方不都是给你们这些当兵的准备的封地嘛。”他用胳膊肘轻轻撞了撞中校,“怎么,兄弟,军功没少捞吧?”
“哈哈哈,哪有。”中校的笑容里藏着得意,“谁知道这次战争还是挺简单的,侥幸获得了5公顷的土地。”他顿了顿,“可以当地主了。”
这个“侥幸”说得轻巧,但在场的人都知道,一个中校能获得5公顷的封地,背后不知填了多少奥斯曼士兵的坟墓。
“5公顷?”迈尔吹了个口哨,“那可不少。打算种什么?葡萄园?小麦?”
“我在考虑烟草,”赫尔曼若有所思地说,“这里的气候适合,而且维也纳的雪茄市场永远不愁销路。”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远处,一队士兵押送着最后一批居民上车,有一个年轻人试图逃跑,立刻被y打倒在地,拖上了车厢。
“为啥都迁走这么多人了,还差这五六百吗?”中校突然问道,手指敲着烟斗。
民政长官接过话来:“总不能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吧。上面调移民来也需要时间啊。”他朝市中心看了一眼,“要知道这城市一没人,没多长时间就能长草了,野兽就会进城。维护城市功能需要基本人口。”
“而且,”他补充道,“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活动,以支撑未来的移民计划。第一批来自波希米亚和下奥地利的移民下个月就到,我们需要确保他们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服务。”
“上面是怎么决定谁留谁走的?”中校好奇地问。
“上面做了个调查报告,“市长接过话题,“问了问有没有愿意学习帝国语,也就是德语的。第一时间愿意的人就通过了初选。“他抽了一口烟,“然后又是查血统,有点日耳曼血统的就留下了。大概就这样,筛走了百分之九十的人。“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哦,对了,年轻女性的标准会低一点。特别是那些漂亮的姑娘,血统检查往往会'不小心'遗漏几项。”
赫尔曼大笑起来:“我就说嘛,怎么留下的女孩子看起来都特别标致!”
迈尔市长挤了挤眼睛:“这不都是为了帝国的未来吗?新移民到了之后需要...呃...当地向导嘛。”
“咳咳,真是便宜了你们这些当兵的啊,怎么什么都给你们准备好了。”
“毕竟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给皇帝陛下卖命的。”
一名副官匆匆走来,敬了个军礼:“报告长官,火车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
“很好,“民政长官克劳斯点点头,“确保每个车厢都有足够的水。路上有医生随行吗?”
“有的,长官,两名军医和四名护士。“
“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治疗。“克劳斯的语气不容置疑。
副官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但还是敬了个礼就离开了。
“看这折腾的,”赫尔曼中校啧啧嘴,又摇摇头,“整个西巴尔干差不多两三百万人吧,看样子留不下三十万咯。”
“嘿,”迈尔市长咧嘴一笑,露出发黄的牙齿,“他们走了,才轮到我们。弱肉强食啊。“
火车汽笛长鸣,载着数百名新的流亡者驶离了站台。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像是一首凄凉的挽歌,在山谷中回荡。克劳斯注视着火车缓缓驶出车站,消失在远处的山脉间。那些被迫离开家园的人们,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希腊真的能容纳这么多难民吗?他不知道答案,也不敢深思。
三人站起身来,掸了掸制服上的灰尘。
“走吧,去喝一杯。“中校提议,“听说你们这里还有些本地的烈酒没运走。”
“当然,长官,“市长点点头,“还有几桶上好的葡萄白兰地,是给您这样的贵客准备的。”
三人向城里走去,他们的身后,空荡荡的月台上只留下被风吹散的纸屑和一两个哭泣的孩子的洋娃娃。
...
数个星期后,清晨的阳光洒在艾尔塞克焕然一新的火车站上。站台上挂满了奥地利帝国的黑黄旗帜,一支军乐队正在演奏欢快的进行曲。市长迈尔、民政长官克劳斯和赫尔曼中校站在红毯的尽头,身后是穿着盛装的地方官员和剩余的老居民。
一列漆着鲜艳颜色的客车缓缓驶入站台,车身上印着“帝国巴尔干移民总署”的标志。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火车停了下来。车门打开,新移民们开始下车——健壮的男人、面带好奇的女人、活泼的孩子,他们拖着简单的行李,眼神中充满对新生活的期待和不安。
“欢迎来到艾尔塞克,你们的新家园!“迈尔市长上前一步,用帝国语高声宣布,“奉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陛下的旨意,这座城市现在属于你们。这里有肥沃的土地、舒适的住房和充满机遇的未来。愿上帝保佑你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为帝国的荣耀贡献力量!“
移民们发出欢呼,一些人甚至激动地流下眼泪。对这些来自帝国各地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免费的土地和住房是他们一生都难以想象的馈赠。
迈尔继续他的欢迎词:“你们每家每户都将得到一处住所和相应的土地。退役军人和他们的家庭将获得额外的补贴。帝国承诺,只要你们在这里努力工作、遵纪守法,就能获得比在故乡更好的生活。”
克劳斯走上前,宣读了分配方案和初步的规定。移民们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随后神父为新居民们做了简短的祈祷,祝福他们在新家园平安喜乐。
仪式结束后,军官们开始引导移民前往临时安置中心,在那里他们将接受详细的登记,并被分配到各自的住所。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展现了奥地利帝国引以为傲的行政效率。
克劳斯和迈尔站在一旁,观察着这一切。
“看看他们的眼神,”克劳斯低声说,“充满希望和感激。这就是帝国需要的——忠诚的臣民,而不是那些怀抱民族主义梦想的麻烦制造者。”
市长迈尔点点头:“是啊。这些人会成为我们在巴尔干的坚实基础。他们的子孙将把这里视为家园,为帝国而战。”
...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