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一行人自安徽休宁出发的第61天中午,到了雄溪,不久后将更名为“平溪卫”,清朝时更名为“玉屏”。
萧遥剑自从早上跟我念完诗后,整个上午都沉默不语。
我心里明白他在想念自己的父亲了!
让他想吧!南宋陆游不是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许多事情,一定要亲身经历,体会才深。
我没有去打扰他。
事实上,我心里也在想念:黄山一别,萧老爷现在是否安好?
早上萧遥剑跟我说,萧老爷用李白的那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说到李白与王昌龄两人的际遇与友谊。
我认为,萧老爷其实是看透了官场黑暗,才会分析得如此到位,才会跟唐代的两位诗人感同身受。
我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慢慢说来。
李白在乐府、歌行及绝句方面,成就最高,他的作品,空无依傍又笔法多端,变幻莫测又摇曳多姿,自然明快又飘逸潇洒,被世人称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长于七绝;而兼长五绝与七绝且同臻极境的,唯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多是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被贺知章读后,惊为天人,称李白非凡人!是“谪仙人”。
李白被后世人誉为“诗仙”,其同时代的杜甫,则被称作“诗圣”,两人并称“李杜”。
李白如此雄才,但他由始至终,都没有参加过一次朝廷的科举考试。
李白五岁开始发奋读书,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六岁就能全部背诵小孩的学习课本。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