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玄幻奇幻>左眼见飘心中喜貳> 第八十一章文山初遇山魈(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一章文山初遇山魈(三)(1 / 2)

我们在石室内待了整整一天,仔细记录着岩画和石碑上的信息。夕阳西下时,我们才离开石室,回到溶洞。受伤的幼崽已经能慢慢走路了,其他山魈围过来,和它一起玩耍,溶洞里充满了欢快的叫声。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动 —— 两千多年来,山魈一直在守护着这片山林,守护着先民留下的秘密,而现在,我们也成了这份守护的一员。

当晚,我在录音笔里写下了新的记录:“2015年 6 月 19 日,老林沟溶洞。发现了两千多年前的祭祀遗址和岩画,揭开了山魈与当地先民的共生历史。原来,山魈不仅是这片山林的生灵,更是千年的守护者。未来,我们不仅要保护山魈,还要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让这段千年羁绊继续传承下去。”

夜深了,溶洞里很安静,只有山魈们均匀的呼吸声和火塘里木柴燃烧的 “噼啪” 声。我看着岩画的方向,心里暗暗发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和岩龙一起,守护好老林沟,守护好山魈,守护好这段跨越千年的秘密。而我知道,这场关于守护与探索的冒险,还有更多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发现祭祀遗址后的第五天,我和岩龙几乎每天都泡在老林沟的溶洞里。白天,我们用相机记录石室里的岩画与石碑,试图解读那些模糊的文字;傍晚,就坐在地下湖泊边,看着山魈们嬉戏打闹 —— 受伤的幼崽已经能灵活地攀爬树枝,山魈首领也常常会将最饱满的冷饭团野果推到我面前,像是在分享珍贵的食物。

这天清晨,我正蹲在石碑前,用软毛刷清理上面的灰尘,突然感觉到脚下的地面轻轻震动了一下。起初我以为是山魈跑过引起的震动,可没过几秒,又一阵更明显的震动传来,石室墙壁上的石屑簌簌往下掉,落在我的肩膀上。“岩龙,你感觉到了吗?” 我抬头喊道。

岩龙正站在地下湖泊边打水,听到我的声音,立刻回头:“怎么了?” 他的话刚说完,第三次震动袭来,这次的震动比前两次更强烈,石室中央的石台都微微晃动了一下,青铜容器里的黑粉末洒出一小半。山魈们也察觉到了异常,纷纷从溶洞各处跑过来,围在我们身边,发出不安的 “呜呜” 声。

“是地震?” 我站起身,扶住摇晃的石台。岩龙皱着眉,走到溶洞入口处,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不像普通的地震,更像是…… 地下岩层在移动。” 他的话让我心里一紧 —— 文山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众多,岩层移动很可能导致溶洞坍塌,而这里不仅是山魈的家园,还是珍贵的祭祀遗址。

我们不敢再停留,带着山魈群快速走出溶洞。刚到溶洞外的乱石滩,就看到远处的山坡上有几块巨石滚落,砸在树林里,发出 “轰隆” 的巨响。岩龙指着山坡上的裂痕,脸色凝重:“你看,那些裂痕是新的。最近雨水太多,地下水位上升,可能把岩层泡软了,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拿出手机,打开之前下载的文山地质资料 —— 上面显示,老林沟所在的区域属于地质不稳定带,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小规模的溶洞坍塌事件。“如果继续这样震动,溶洞很可能会塌。” 我看着岩龙,“我们得想办法让山魈离开这里,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可山魈们似乎不愿意离开。当我们试图引导它们往老林沟外围走时,山魈首领却固执地停在原地,回头盯着溶洞的方向,嘴里发出低沉的叫声。岩龙叹了口气:“它们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把溶洞当成了家,肯定不愿意轻易离开。而且,老林沟外围没有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到处都是农田和村寨。”

当天下午,我们返回莲花塘镇,找到寨里的老族长。老族长今年已经八十七岁了,耳朵有些背,但精神很好,听到我们说老林沟的溶洞可能会坍塌,立刻从藤椅上坐起来:“你们说的是真的?老祖宗传下来的话,说老林沟的溶洞是‘地脉之眼’,要是塌了,整个莲花塘镇都可能遭殃。”

“地脉之眼?” 我好奇地问。老族长拄着拐杖,慢慢走到神龛前,拿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的东西:“这是我们壮族的《地脉记》,里面记载着老林沟的溶洞连通着地下暗河,暗河是文山的‘地脉’,要是溶洞塌了,暗河堵塞,很可能会引发洪水。”

我打开《地脉记》,里面是用壮文写的古老文字,岩龙在一旁逐句翻译:“‘老林沟洞,通地脉之水,水通则地安,水堵则地危……’” 原来,溶洞不仅是山魈的家园,还维系着整个区域的地质稳定。如果溶洞坍塌,不仅山魈会失去家园,莲花塘镇也可能面临洪水威胁。

“必须尽快想办法加固溶洞。” 我立刻说道,“我们可以联系地质部门,请求专业支援。” 可老族长摇了摇头:“不行,老林沟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而且祭祀遗址是我们壮族的圣物,不能让外人随便进来,万一破坏了遗址怎么办?”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阿珠突然跑进来:“不好了!寨里的水井水位突然下降了很多,只剩下一半了!” 我们赶紧跟着阿珠跑到寨里的水井边,只见水井里的水位确实比平时低了不少,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泥沙。“是地下水位在变化。” 岩龙蹲在井边,捞起一把泥沙,“这说明地下岩层还在移动,暗河的水流可能已经受到影响了。”

当晚,我和岩龙、老族长坐在吊脚楼里,商量对策。老族长说:“《地脉记》里提到,‘地脉之眼’有三个‘支柱’,只要找到这三个支柱,用‘镇石’加固,就能稳定地脉。可我活了这么大,也不知道这三个支柱在哪里。” 我突然想起祭祀遗址石室里的岩画 —— 其中一幅岩画里,有三个圆柱形的石头,分别位于溶洞的三个方向,旁边还画着先民跪拜的图案。

“我知道支柱在哪里!” 我激动地站起来,“石室的岩画里画着三个圆柱形的石头,应该就是‘地脉之眼’的支柱!” 岩龙也立刻反应过来:“对!我也看到过那幅岩画,当时还以为是普通的石头,现在想来,应该就是《地脉记》里提到的支柱!”

老族长一听,立刻从神龛里拿出三块巴掌大的黑色石头,石头表面光滑,上面刻着古老的壮文:“这是我们壮族世代相传的‘镇石’,据说只要把它们放在三个支柱上,就能起到加固的作用。” 我接过镇石,感觉石头沉甸甸的,表面还带着一丝凉意。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背着装备,带着镇石,再次前往老林沟的溶洞。山魈首领似乎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早早地就在溶洞入口等着我们,看到我们来了,立刻带着几只强壮的山魈走在前面,像是在为我们引路。

走进溶洞,我们按照岩画的指引,先来到第一个支柱的位置 —— 它位于地下湖泊的东侧,是一根直径约两米的圆柱形石柱,表面布满了青苔,石柱底部已经出现了一道细小的裂痕。岩龙先用砍刀清理掉石柱表面的青苔,我则小心翼翼地将第一块镇石放在石柱顶部的凹槽里 —— 凹槽的形状刚好和镇石吻合,像是专门为镇石设计的。

就在镇石放在凹槽里的瞬间,石柱底部的裂痕竟然微微收缩了一些,周围的震动也似乎减弱了。山魈们兴奋地围着石柱转圈,发出欢快的叫声。我们继续前往第二个支柱的位置,它位于溶洞的西侧,靠近黑影猴之前出没的树林,石柱表面的裂痕比第一个更明显,甚至能看到里面的岩石结构。

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将第二块镇石放在石柱顶部的凹槽里。这次,石柱的裂痕明显收缩了,周围的震动几乎消失了。可就在我们准备前往第三个支柱的位置时,突然听到溶洞入口处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紧接着,大量的碎石从入口处滚落下来,堵住了大半的入口。

“不好!溶洞要塌了!” 岩龙大喊一声,拉着我往第三个支柱的方向跑。山魈们也跟着我们一起跑,年幼的山魈被强壮的山魈抱在怀里,生怕被碎石砸到。第三个支柱位于溶洞的最深处,靠近祭祀遗址的石室,此时,石室的墙壁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裂痕,石屑不断往下掉,石台都已经倾斜了。

我们冲到第三个支柱前,只见支柱底部的裂痕已经非常大,几乎要把石柱分成两半。岩龙用身体顶住摇晃的石柱,我则赶紧将第三块镇石往凹槽里放 —— 可凹槽里积了很多碎石,镇石怎么也放不进去。“快,用砍刀把碎石清理掉!” 我大喊道。

岩龙立刻腾出一只手,用砍刀快速清理凹槽里的碎石,石屑溅到他的脸上,他却丝毫不在意。山魈首领也跑过来,用爪子帮我们清理碎石,它的爪子被碎石划破,流出血来,却依旧坚持着。终于,凹槽里的碎石被清理干净,我赶紧将第三块镇石放在凹槽里。

就在镇石放好的瞬间,奇迹发生了 —— 三个支柱同时发出微弱的光芒,溶洞里的震动彻底消失了,石室墙壁上的裂痕也慢慢收缩,最后竟然完全消失了!我们都惊呆了,看着眼前的景象,一时说不出话来。山魈们围着三个支柱,欢快地跳跃着,发出清脆的叫声,像是在庆祝胜利。

我们走出溶洞时,天已经黑了。远处的山坡上没有再出现巨石滚落的情况,寨里的水井水位也恢复了正常。老族长在溶洞入口等着我们,看到我们平安回来,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太好了!‘地脉之眼’稳住了,山魈安全了,我们的家园也安全了!”

当晚,莲花塘镇的村民们在寨子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火塘里的火焰熊熊燃烧,村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山魈们也被邀请到寨子里,坐在篝火旁,吃着村民们递来的烤红薯和玉米。山魈首领走到我身边,用鼻子蹭了蹭我的手,然后将一颗最大的冷饭团野果放在我手里 —— 这颗野果,比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它递给我的那颗还要饱满。

我看着手里的野果,又看了看篝火旁欢快的村民和山魈,心里满是感动。这场突如其来的地质危机,让我们和山魈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我明白了:老林沟不仅是山魈的家园,是壮族先民的祭祀圣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